第二百四十五章 浦東地產(第3/3頁)

蘇城瞅著日後浦東最精華的一片區域,先用一條直線截取了四分之一,心想,要給其他企業留夠土地啊,要不自己發展也就沒意思了。

一邊想,他一邊問:“請問土地價格是多少?”

“開發階段,還沒做七通一平,暫定是1公頃的140萬。”葛副市長默算了一下,又道:“陸家嘴地塊要按照原價,其他的工業用地,按最優價格算的話,1平方公裏1億元。不過,如果當年投資的話,可以先建設,5年內補足土地出讓金,都不收利息。”

蘇城聽出他話裏的意思了,只要開建了,5年以後也只要交利息就行了。

1平方公裏是100萬平方米,等於1平米的土地只要100元的轉讓費,在蘇城眼裏是再便宜不過了,何況不用現在付錢,等到1995年,東方明珠都建好了,地價可就完全不同了。

於是,蘇城的手又一抖,直線就打了個彎,狠狠的刮走了一個大圈。然後滿意的端起了酒杯。

葛副市長高興的一碰杯就喝,那模樣恨不得把嚙齒翻出來,放在大腿上磨一磨。

1991年以前的浦東尚未做好七通一平,一點都不吸引人,賣地尤其艱難。當時的深圳特區,做好了給排水、電、氣、熱、通訊、道路的工業用地,每平米每年的轉讓金才是1到1.6元,50年就是50元。

浦東的生地就要雙倍乃至三倍的價格,自然不會歡迎。

因此,此時的上海別說是土地財政了,為了籌集資金,地方財政險些崩潰。中銀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國銀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香港澤鴻發展有限公司、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上海市投資信托公司等開發公司和金融公司,投入數十億元,用了2年時間,才勉強搭好了骨幹,完成了七通一平的公用建設,將“生地”變成了可以工業開發的“熟地”。

為此,政府撥款、銀行貸款、入股開發、海內外公開上市,向社會募集資金等等手段層出不群,堪稱中國早期籌集資金的大百科全書。

在這等條件下,蘇城的大華實業許諾進場,不免給了葛市長諸人以極大的信心。

蘇城同樣高興,復印了一張浦東地圖掛在酒店的會客廳裏,並準備了1000萬美元的定金,隨時準備成為浦東最大的地主。

在市政府的刻意宣傳下,大華實驗室的搬遷,也被媒體描繪成了大華集團的搬遷,並將定金暗示為一次性付款……

如此一來,濟南市政府的緊張尚在其次,台塑內部的氣氛陡然緊張,他們可不希望自己的戰略盟友,把現金都換成不動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