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金手指光環

“核酸的雜環堿基不僅能夠提供氫鍵的識別點,而且,你要注意到,扁平的芳環還可以提供另一個識別單位,比如說,據我所知,rebek就做過,選擇性的識別鍵合腺嘌呤衍生物……”

“多點鍵合作用的分子識別比較復雜,這個主要是有機官能團的多樣性,以及分子形狀的復雜性,要詳細闡述這個問題,可能要說的比較多,我推薦幾篇文章給你……”

楊銳回答問題的速度很慢,大多數時候,他是細嚼慢咽的吃兩三口煲仔飯,再吃兩三口煲仔飯,然後才擡起頭來,慢條斯理的說幾句話。

而且,他說話的速度,還比正常的語速慢的多。

但是,落在同桌幾人的耳中,楊銳就不是說的太慢,而是說的太快了。

五個人都是隨身帶著筆記本,就地鋪開了記錄,生怕來不及了……誰能想到,就在幾分鐘前,他們還根本不相信,楊銳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當然,楊銳也沒有真的解決這些問題。

自然科學不是文學,不做實驗,不列算式,說什麽答案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楊銳卻是能夠提供聽起來就靠譜的結論,僅此一點,就非常之了不起了。

另一方面,楊銳本人就是一台搜索引擎。

這一點同樣非常之重要。

現在的文獻是非常難尋的,對歐美人來說難尋,對中國人來說更加難尋了。

在這個等閑見不到電腦,更沒有搜索軟件的年代裏,許多人都是依靠大量閱讀來完成文獻搜尋和管理工作的。國內有專門的情報研究所,其搜集的情報,就是公開發表的各種文獻資料,並整理成冊,以供人們閱讀。

常見的綜述,經常做的也就是描述性的工作,例如,目前國內在某某方面的研究到了哪一步,國際上到了哪一步,頂級實驗室到了哪一步,如此就能發表一篇文章。

如果是一些小的項目或研究,這樣的情報研究自然是夠用的,許多研究方向,全世界都沒有幾個人參與,將他們的名字單位實驗室記錄下來,基本就能隨時掌握圈子內的所有信息了。

至於G蛋白偶聯受體這樣的項目,它所涉及的面就太廣了,遠遠不是幾篇綜述所能夠涵蓋的。

在歐美的大型實驗室裏,甚至會有專人整理和研究別人的整理和研究的別人的整理和研究。

國內是沒有這樣的條件的。

國內以前都不做G蛋白偶聯受體,學者們自然對G蛋白偶聯受體沒有敏感性,雖然全世界最重要的文獻,就是那麽有數的一些篇,但是,對於吳奇等實際工作的人來說,某些小文獻也有著異乎尋常的價值。

這種價值,就好像螺絲釘幾圈一樣,有時候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課題,甚至就是一些經驗之談,但是,如果前人已經研究過了,而且有了答案,能夠省下時間,豈不是最好。

在國內,除了楊銳,還真沒有人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而在搜尋已有資料之外,其他人的問題也脫不開後人的研究,甚至想要超越五六年,十一二年的距離都不太可能。

提問題也是一種能力,就像是上學讀書的時候,又有幾個學生提的問題,真能超脫初等數學,超脫經典力學的範疇?若是純靠自己的大腦來想的話,他們能夠總結提出的問題,大抵都是依靠著現有的知識結構來的。

吳奇等人做著最尖端的前沿工作,但他們所需的知識面其實是更狹窄的。如果將一個人的知識面比做一塊粽子,小學初中的知識面就好像是底部,而越往上,就越尖越少。

他們也不會刻意的去提問虛無縹緲的問題,幾個人都就著自己的工作來提問,差不多的內容,都能被楊銳在腦海中搜索得到。

反正,大家要談的是方向和方法等大的方面,並不是具體而微的實驗數據,這些也正是楊銳最擅長的。

至於楊銳為什麽知道,這樣的問題,在科研世界裏,才是永遠的迷,也是普通研究員永遠都不願意提出的問題。

一碗煲仔飯,吃了差不多一刻鐘,才算是吃完。

楊銳擦擦嘴,再看其他幾個人還剩下不少,不禁道:“煲仔飯得趁熱吃才行,雖然鍋會聚熱,但是真到涼了以後,就沒辦法吃了,尤其是有香腸在裏面,油都沁住了怎麽行。”

“馬上就吃。”

“再兩分鐘。”

五個人都是差不多的狀態,一個勁的低著頭奮筆疾書。並不是他們不知煲仔飯的美味,而是楊銳說出來的東西,代表著太多太多的訊息了。

如果一碗美食能換到幾個月的時間,又有誰會沉迷於美食呢。

就是最年輕的吳奇,也只擡頭聳聳鼻子,深深的嗅了一口,就再次埋首於字裏行間了。

余先堯大廚走過來,看了看幾個人剩下的煲仔飯,笑道:“我來給他們熱一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