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觸動

比起海澱區遺傳工程實驗室,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要有逼格的多。

若是能掛上北大清華的名頭,它對科研猿的吸引力與價值也大得多的多。楊銳先前去參加學術委員會的時候,北大的教授們的反應就很能說明問題。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谷強可以調入海澱區遺傳工程實驗室,但楊銳將他要到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來,就只能是借調了。

當然,普通項目用人是旋用旋招,能有借調的名義已經不錯了,也用不著費心的調來調去的。

別說是80年代了,就是10年代,一名北師大的教師如果想調職到北京科技大,用10個月的時間處理文件等等,都屬於速度不慢了。

楊銳原本也沒有要將谷強調入北大的想法,不過,他現在既然提出了問題,哪怕是以利息的形式,楊銳也得幫他達成要求。

實際上,楊銳也只能幫他達成這樣的要求了。

除此以外,不管是給獎金還是其他物質獎勵,都是不合時宜的——以實驗室主任的身份,出於項目整體的利益,要求谷強暫緩發表論文,這是合乎規矩的事,但是,給予超乎尋常的獎金或物質報酬,性質就發生變了,所謂“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麽要扶”的邏輯,在80年代才不稀罕呢。

再者,朱院士當日來給離子通道實驗室解決“問題”,谷強也是沒趕上的,要是普通的借調研究員也就罷了,谷強既然做出了超卓的成果,那就沒有理由不給予問題解決了。

這也就是研究所和學校內的潛規則,你的科研做的好,天大的問題也不是問題,你的科研做的不好,被人遺忘也不用憤怒,反正也沒人理會。

辦公室內。

蔡教授仔細的看了楊銳遞過來的實驗簡述。

簡述是沒有數據只有描述的,理論上,能夠說得清楚實驗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了,不過,這就需要撰寫者與閱讀者之間有一定的信任度了。

蔡教授對楊銳自然是極其信任了。

若不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信任,蔡教授現在就要實驗數據了。

經過了正統科研教育的,任誰看到效率提高200倍的實驗,想到的第一件事,都是看實驗數據。

“這是很少見的實驗成果了。”蔡教授吸了一口氣,道:“這樣看,G蛋白偶聯受體的項目,是起來了?”

“算是起步了吧。”楊銳稍微謙虛了一下,將隱形的自得壓抑了起來,平鋪直敘的道:“谷強這輪做的不錯,我想把他帶到離子通道實驗室裏來。”

“論文發表出來以後,應該沒什麽問題。”蔡教授對此是有決定權的,且道:“到時候,我在會上專門提一下,做個介紹……”

“論文短期內,估計見不到了。”楊銳聳聳肩。

“嗯?”

“要是發表了論文,我們現有的優勢就全沒有了。”楊銳不用說的太詳細,稍微一提,蔡教授就明白了。

“這樣子。”蔡教授緩緩點頭:“你的想法我能理解……恩,好吧,我知道了,這樣的話,我向校長報告一下吧。”

他沒有做多余的說教,楊銳已經做過好幾個大項目了,既然有了決定,那就沒必要多做幹擾了。更何況,楊銳也並不是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在學界,這樣的決定還是非常多的,蔡教授也確實理解。

做科研不比工廠裏的生產活動,工廠的產品就是用來銷售的,能夠源源不斷的復制,科研實驗室裏的產品一旦做出了銷售決定,卻往往是一錘子買賣,或者對現有成果的貶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科研精英設想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最終,其實並沒有什麽有效的大眾方案。

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將自己的學術成果秘而不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實驗室,想要獲得科研上的領先,就要更注意這方面了,像是肯尼亞這樣的國家,若是要想在物種分類學或者草原動物學方面有所建樹,除了封閉幾個國家公園,還能有什麽辦法?推而廣之,不管是依靠獨有資源吃飯的國家學科,還是依靠先發優勢營造影響力的主力學科,多多少少都要有些保密意識的。

甚至,在保密方面,蔡教授還有著更多的擔心,在楊銳離開之前,問道:“實驗室內,目前的氛圍怎麽樣,可不能出現……不太好的事。”

“不太好的事是指什麽事?”楊銳不明所以。

蔡教授遲疑片刻,用嘴型劃了一個“叛逃”出來,道:“你要盡可能的統一思想,要給大家講透,暫緩發表論文,是為了之後發表更好的論文……”

頓了一下,蔡教授道:“你如果不會講的話,我就讓老劉去講,他講這個還是有一套的。”

老劉就是劉院長了,他做政工類的工作,還是很有一套的,楊銳當年就很吃他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