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一鍋攪

“結晶這一步是最重要的啊,絕對要注意注意再注意,牢記流程,在心裏默念步驟……”

“溶解這一步是最重要的啊,絕對要注意注意再注意,看看有沒有析出?不要浪費原料,另外,永遠記住,一次溶解之後,不允許再加入溶劑了,所以一定要計算好使用量。”

“你不要給我在這裏算來算去的,實驗實驗,你要做出來才算數的!”

陶學林在離子通道實驗室裏轉著圈兒的下命令。

這是他非常擅長的工作了,在成為正教授以前,陶學林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教授手底下的人幹活。當然,在80年代以前,最多的工作其實是各單位的合作,上級領導但凡是有什麽想法了,不管是北大的領導,教育部的領導,文化部的領導,科學院的領導,甚至京城的領導,凡是有些關聯的,都可以組成一個攻關團隊。

早十年的時候,攻關團隊的項目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對生物系的老師們來說,更是如此,簡單一點,怎麽提高糞肥的效力,復雜一點的,怎麽設計一款全新的糞肥,難度大一點的,吃點什麽能產出更好的糞肥……

那時候做項目,也不是哪一個學校或者某一個研究所獨立工作,雖然很多項目只要一兩個人就能做得,但在領導眼裏,一兩個人做的項目,又怎麽能顯得出重視來,好不容易想出來的項目,又怎麽能替換呢。

北大的招牌更是不容忽視,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陶學林做的都是“大項目”。

有一段時間,陶學林是沮喪的,事實上,有一段時間,很多學術精英都是沮喪的,總覺得自己浪費了光陰,浪費了天賦……

然而,經驗永遠都是不會浪費的。

陶學林盡管做了許多沒用的大項目,可是,大項目的經驗,終究是保存了下來。

在離子通道實驗室,他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是管理牛視紫紅質蛋白的生產。

如何生產是蘇先凱的工作,在初期的時候,他是一邊嘗試各種方式一邊進行生產的。

隨著實驗進度的提升,蘇先凱的工作性質其實就慢慢的發生了變化。

就像是楊銳當年做輔酶Q10的生產方式一樣,蘇先凱要做的研究,其實也是慢慢的偏向了生產方式的研究,而且,當他研究的面越來越廣的時候,牛視紫紅質蛋白其實也就變的和輔酶Q10一樣,可以分工協作,進入專業化的生產狀態了。

生物制藥在80年代其實都是實驗室生產的模式,包括楊銳建立的西捷工廠也是如此,總共一二十個人,二三十個人,就能組建工廠的生產部了,大家操作的儀器,也就類似於實驗室的放大版,有些甚至都不用放大,就用實驗室進行生產。

從牛心中提取輔酶Q10,從牛胰腺中提取胰島素,以及從牛眼中提取牛視紫紅質蛋白,都是一類的模式。

楊銳和蘇先凱稍稍幫幫手,就將目前掌握的技術,全部傳給了陶學林。

而陶學林只用了幾天的功夫,就是牛視紫紅質蛋白的產能,提高了數倍。

這可不是初期的數倍提高,而是在蘇先凱已經深耕許久之後的再提高。

陶學林的加入,也讓牛視紫紅質蛋白的產量,不僅超過了楊銳要求的百倍提高,且猶有過之。

這就是陶學林的管理能力的體現了。

同樣是分配得到了6只科研狗,谷強組的提高就沒有如此明顯。

谷強的實驗能力雖強,管理方面卻不是強項,與之相反,由於谷強的個性太強,陶學林帶來的這些研究生,還都不太喜歡與谷強的合作。

但是,陶學林的命令,就沒有人敢不聽了。除非有誰不想畢業了,否則,對研究生們來說,導師就是天,導師就是地,導師就是燦爛偉大之花,導師就是你在夢裏虐死了千百遍,卻在白天讓你裝作享受的樣子挨虐的人。

陶學林的精神狀態也很好,將自己的實驗室放在一邊,進入楊銳的實驗室,對於見過四旬的陶學林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能夠迅速的找準自己的位置,自然是很令人高興的事。

他在分給自己的大實驗室裏踱著步子,一個挨一個看學生們的工作,比在自己實驗室裏的時候還認真。

谷強就有些焦頭爛額了,又氣又無奈的看看精神抖擻的陶學林,道:“以前是一個蘇先凱,現在又加一個陶學林,現在牛視紫紅質蛋白組的人數比我們還要多了,這麽多的材料怎麽用得完。”

田兵斜瞥他一眼,道:“嫌材料多的,我沒聽說過。”

“就問你怕不怕。”谷強一邊問,一邊工作著。

田兵哼哼兩聲,道:“沒什麽怕不怕的,楊主任對我又沒有數量要求。”

在G蛋白偶聯受體內插入可溶性蛋白片段,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是輕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