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愛給不給

“梅局長,鐵局長,來,過來坐下喝口茶。”楊銳將大倉庫的一角,辟成了辦公區,擺了一組老舊的桌椅板凳,以招待客人。

實驗室裏的客人,自然就是捐款者了。

要說以楊銳之前的風格,他是不願意浪費時間來招待投資人的,迎來送往多麻煩啊……不過,遺傳工程實驗室募集資金募集的實在容易,卻是讓此時的楊銳有了輕松喝茶的興趣。

再者說,募集的資金越多,實驗室的效率其實就越高。同樣是做實驗,你的離心機比別人轉的快,你的PCR比別人的方便,你豈不是就要省下時間?若是能多雇傭幾名技術高超的實驗員,實驗進度就更有保證了。而這些,都有賴於龐大的資金量。

實驗室不是有常規收入的公司,募集資金也都是一陣一陣的,募集來的資金,不能只考慮短期內的開銷,還要考慮到長期的支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募集到大量的資金,才敢於更新設備,增加人手。

否則,一旦資金鏈斷裂,實驗室面臨生死存亡的話,最令人難受的砍項目事件,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哪怕是到了21世紀,敢於以十億為單位投入科研的實驗室,仍然是屈指可數的。不是說你今年收到了10億元,你就可以做十億級投入的科研,現實中,越是投資巨大的項目,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不說人體基因組計劃這樣的項目,就是克隆羊的項目,說不好也得以十年計的科研時間,稍微出現一點障礙,20年沒跑的。

這麽長時間,甚至不能保證說,我今年收了10億元,我今年就先開展一個1億元的項目,持續十年——長期性的世界性的通貨膨脹,會讓第五年的經費需求上漲到1.4億元,到第八年,原本1億美元的成本將變成1.7億,這等於經費變相減少了一半,若是沒有提前準備的話,10年項目死在第8年,真是一點都不冤。

楊銳是很需要給遺傳工程實驗室提前做準備的。

首先是他所了解的遺傳工程的信息本來就少,其次,他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少,如此一來,要讓遺傳工程實驗室在10年,20年後,依舊健康生存,他就需要額外的為遺傳工程實驗室,儲備一些資源。

公平的講,遺傳工程實驗室,需要儲備的資源要比離子通道實驗室還多才行。

因為離子通道實驗室有楊銳的長期管理和幹涉,利用資源的能力,轉化資源的能力更強。

也許會有人說,20年後的事誰管得著……

可惜,科研的系統性風險就在於此,如果一間實驗室,沒有預期20年的壽命的話,它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

別的不說,光是一間實驗室升級到有資格招募博士生或者博士後,就得十年二十年的時間,而這不過說明,這間實驗室站在了相關領域的前沿罷了,還是第三世界的相關領域的前沿。

而培養一名博士生,少則3年,多則六七年,20年時間,也不過培養七代博士生,總人數不超過20個。

也就是說,自產自銷的話,這間實驗室用20年的時間,不過才是剛剛摸到了一流實驗室的邊而已。

楊銳如果創建一間實驗室,竟然不能達到一流實驗室的水平,他又何必浪費時間,幹脆將時間和資源,拿去玩娛樂圈算了。

反正,二流實驗室的二流實驗員,所能產生的社會價值,與小明星也相差不多。

金主其實也算是一種資源。

從實驗室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現在願意捐款的,日後應該也會有捐款的傾向的。

尤其是中牧、青牧這樣的大型國有集團,他們每年投入到自己的實驗室裏的經費都是百萬計,算上人工開支和基礎建設的成本,一年千萬都是有的。

這麽多的資金,相對於他們所產生的成果,其實真的是造不如買,其性質,就與國企自己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一樣——教學質量會更好嗎?不見得。但成本是一定數倍於其,其核心,無非是個方便二字罷了。

等到國企自負盈虧,生存不易的時候,國企對於這種“方便”,或者說,對於這種任性的承受能力就很弱了,楊銳的遺傳工程實驗室若是能抓住機會,反而能夠積蓄起一大筆的資源。

而“創匯牛”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這種概念,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尤其是局限於遺傳工程領域的話,能賺錢的項目實在不多。

像是克隆羊多利這種項目,聽起來像是應用型的,實際上等於是基礎研究,很難找到商業機構來捐助的——事實上,英國人做克隆羊多利的時候,根本是秘而不宣,直到成功以後,才向外宣布。而英國政府的反應也很快,第一時間消減了該實驗室的經費。

是的,是消減而不是增加,因為政客們對於克隆人的恐懼,是相對於普通人的恐懼的放大,為了避免該實驗室進一步的深入下去,消減經費幾乎是沒有受到任何反應的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