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自費

“我能不能自費出國,請學校幫我聯系一個國際會議的報告名額。”楊銳自己出國也是沒用的,各種國際會議都是需要邀請函的,高級學術會議的規格更高,在會議上做報告更難。

楊銳若非有一篇Cell,現在的文章又不錯,想都不用想。

而若是沒有邀請函,那就和許多等在各類國際會議外面的民間科學家一樣,只能舉著牌子抗議了。

蔡教授知道楊銳有錢,卻只能遺憾的搖頭,道:“有一個國際會議的邀請名額,才有一個出國的名額,最近幾個月也都沒有空下來的名額,你自己能要到的話,我不阻你出國。”

“怕是時間來不及了。”楊銳嘆口氣。

“我幫你問問吧,也許化學系或者學校還有名額,機會不大。”蔡教授再次搖頭,表示幫不上忙。

當然,他也是沒有真正認可PCR的價值,要是知道PCR能拿諾貝爾獎——其實都不用拿,二十年內只要能題名一次,蔡教授立即脫光衣服赤足13分鐘環遊北京二環,乞討一個會議名額出來。

然而,大部分的學術成果,在它還是種子的時候,是看不出以後的參天枝葉的。

再者,坐在系主任的位置上,蔡教授也是希望楊銳能將北大放進署名裏的。

安慰了一番楊銳,蔡教授將楊銳送了出門。

楊銳只能回到實驗室裏悶頭思考,間中打了兩個越洋電話,也沒有遇到奇跡。

他在北京的國際會議中認識了幾名國外的教授,亦有維持著聯系的,但他們的能力並不足以讓楊銳插隊。

這時候,楊銳是深切的感覺到了自己的人脈不足。

好在考上了北大,若是《Nature》發表順利,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到時候,楊銳名下的成果有一篇Cell,一篇Nature,盡管說,歐美頂級大學能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學生和教師非常多,但能發表兩篇的就少的多了。

這會讓學術界更容易認可他在PCR上的貢獻。

但是,如果不能在《自然》上順利發表,又沒有會議做報告的話……楊銳的糾結幾乎沒有盡頭,而且難以找到解決方案。

他這時候止不住再次產生先前的想法:我要是再晚一點開始PCR……

然而,事實是不能再晚了,再晚下去,美國人固然還沒有注冊PCR的專利,但PCR的想法也該冒出來了。

到時候,一名中國大學新生與一名美國白人博士競爭發現權,怎麽想都是楊銳要輸的節奏。

這樣熬到了周末,李文強等人倒是把“黃金準則”做出來了一部分,更準確的說,是他們把手做熟了。

做“黃金準則”,最繁重的工作是跑膠,而大多數人剛開始跑膠都會做的一塌糊塗,泳道跑歪的,條帶缺了的,還有花式混亂的,總而言之,各種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錯誤,都有可能出現在最初幾次的跑膠中,唯獨見不到正確的。

在楊銳讀研的時候,跑膠屬於生物學研究的基礎活,就像液相氣相色譜儀是基礎配置一樣,沒有哪個學生不學的。但在80年代,頂級大學往下,院系弱一點的名牌大學,都是沒有相關技術和設備的,李文強等人以前也都不懂得怎麽跑膠,就在華銳實驗室練手了。

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膠片自然是越跑越漂亮,PCR的反應結果也就因此慢慢變的可靠了。

背景反應消失,負對照中的信號消失,各種無法解釋的奇葩現象漸漸消失……

在楊銳看來,跑膠和洗衣服疊被子也差不多,都屬於熟能生巧的技術活,會疊被子的孩子第一次跑膠,依舊要從一塌糊塗開始,會跑膠的孩子第一次疊被子,也要從亂七八糟起航。

所不同的是,疊被子在哪裏都能學,跑膠的成本就有點高了。

為了盡快在“黃金準則”的標準下完成實驗——這是向其他人證明PCR可行性的關鍵——李文強和段波都是主動加班的在工作。

張學通需要提供更多的寡聚核苷酸,也不得不用晚上的時間來改進設備。

資金如流水般的花出去。

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華銳實驗室的賬戶裏就多了三萬美元的材料費,而律師們花掉的錢就更多了。

僅憑積累,著實讓楊銳心焦。

好在DNA合成儀的生產公司“生物研究”免費贈送了一批配件和材料給他們,減少了實驗室的成本——該公司正在根據楊銳提出的改進意見,完成改進型的DNA合成儀,待其上市,還會有一筆退款。

只是遠水不解近渴了。

焦慮和研究成果在同步增長,楊銳周末也留在了實驗室裏,希望盡可能快的推進項目。

下午,卻有一位出人意料的訪客出現。

“劉院長?”楊銳打開門,倍感驚訝。他現在可是在華銳實驗室,而非離子通道實驗室。

劉院長是騎著自行車來的,騎的滿頭大汗,就用袖子一抹,笑道:“我是來看看你的,能進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