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糾結

被楊銳逮住的小牛名叫蘇先凱,才從大連輕工業大學畢業三年,而在楊銳的記憶裏,這位最終憑借酶學方面的研究,榮登工程院院士的寶座。

真正的未來大牛,現役小牛!

楊銳恨不得抱住這家夥的簡歷親兩口,有這樣一貨加入,他的儀器才不算是白瞎了!

成功無僥幸。

任何一名能做院士的研究員,都是難能可貴的。

基本上,除了某些特別的人物,工程院院士差不多就是終身學霸的典範了。

小學初中和高中自不必說,都得是人中學霸,進入大學以後,更是院士級學霸爆發的最佳時機,可以說,一名工程院院士在初級教育階段,可以是學業上的中產階級,但在高等教育的初級階段,工程院院士一定是學業上的富豪階級。

當然,大學本科教育終究只是高等教育的起始點,要想成為工程院院士,少說還得有二十年的學習時間。就中國目前的現狀來說,這二十年可以是繼續讀書,也可以是邊工作邊讀書。

但無論是80年代的中國,還是21世紀的中國,持續讀書的效率還是最高的,而可能成為院士的學者,在這段時間裏,也必須力壓群雄,如此方能爭奪更多的資源,進入良性循環。

四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博士對一名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依舊是基礎,只有那些博士成績好的研究者,也就是說,只有博士中的學霸,才有機會進入強悍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成為一名光榮的頭犬。

這個階段,成績好的頭犬會得到教職或研究機構的正式職位,從而拿到社會平均薪水,成績不好的就只能以博士後的名義繼續努力,拿最低保障金。

因為博士後不是學歷,所以,續讀博士後是一種很不經濟的選擇,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不管怎麽說,兩年或者三年的頭犬生涯之後,一名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才算是入門。

更殘酷的是,只有優秀的頭犬,才能進到研究快車道裏去。

這種優勝劣汰的過程,意味著流失在外的小牛是極少的,像是蘇先凱這樣現狀不佳的小牛更少。

畢竟,絕大多數的小牛都是本科階段的學霸,這意味著他們即使找工作,也一定能找到很不錯的工作,而大部分的小牛並不會選擇直接工作,他們會嘗試通過選拔,前往美國等發達國家,做公費留學生,例如未來的超級大犇施一公,就是從清華提前畢業,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路讀到了博士,並在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做博士後證明了自己,繼而用了十年時間,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隨之回國,積累聲望,點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成就點。

從接受高等教育開始,施一公基本沒有浪費一點時間,他的履歷也可以看做是終身成就獎的最簡潔路線,而他在國外的十八年,也可以說是學成歸國的最短時間。

鄉間學人用鋤頭,半日可歸;外出學習挖掘機,半年可歸;求學海外學習挖掘機制造,五年可期;求學海外學習工程制備有序介孔材料,十五年不成,三十年不慢。

楊銳收到的這份來自蘇先凱的簡歷,起點卻是不高。

大連輕工業大學和清華之間的距離,少說有三四個台階,這說明他的高考成績一般,畢業以後沒有選擇出國,而是留校,這對院士之路來說,也屬於浪費時間。

總算也不是傻的,還是向楊銳遞了簡歷,不用說,是一萬元的起始經費吸引了他。

這筆錢若是用的好了,有機會做出一篇足夠評教授的論文。

楊銳心裏千回百轉的將“蘇先凱”的簡歷抽出來,交給今日同來看簡歷的許正平,道:“你看看這位。”

選定的人將與許正平共事,自然要征得對方同意。

許正平還沒看簡歷呢,心裏先同意了。

自從“離子通道實驗室”提高了待遇以後,他們收到的簡歷有數百份之多,但楊銳除了通知幾個周邊地區的高學歷以外,再沒有通知人來面試。

如果不是確信楊銳想招人,許正平還以為他要耍人玩。

就這樣的面試頻率,許正平哪裏還敢否決,從後往前把簡歷看了一遍,道:“我沒意見,看著挺上進的,本科期間就寫了論文,雖然發表在自己學校的學報上了,還算是不錯。”

說完,許正平順嘴來了一句:“就不知道對方學校願不願意放人。”

楊銳眉毛一挑:“你覺得對方學校會不放人?”

“畢業就留校,這樣的學生,一般都不願意放吧,再說了,現在到處都缺人,沒事也不願意放人吧。”許正平很自然的回答。

這個話題,兩人在挖墻腳的時候說過了,於是再次引起了楊銳的重視,道:“就算對方主動過來,學校也是不願意放人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