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撿漏(第2/3頁)

這終究是一個排名遊戲,除了第一名以外,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滑鐵盧。即使降分報名,遇到更逗比的高分考生,該滑档的還是要滑档。

歸根結底,還是想讀大學的人太多,而能報考的學校太少,各個學校的錄取名額更少,以至於供需失衡太嚴重。

在1983年,一些剛剛恢復招生的學校才招幾百人,某些奉行小體量政策的大學,如中科大,也就招收千人左右的本科生。與之相比,擴招以後的四川大學,一年能招一萬名本科生,華中科技大學能招8000人,武漢大學的本科招生名額也高達八九千。

放在80年代,這種規模的三家學校,就可以完成一個省的招生錄取工作了。

如此巨大的名額差異,自然會造成報考的難度差異。

楊銳仔細的幫劉珊選好了專業,轉頭又被邵亮給叫了過去。

這位曾經一門心思倒賣香港蘋果牛仔褲的少年,現在是一門心思的想要讀大學。

讀大學的理由可以很多,對邵亮來說,能去大城市,尤其是香港和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是最好的理由,離開父母的束縛也是不錯的答案,否則,如果被西堡肉聯廠招工,他這輩子都別想逃脫老爹的管教了。

當然,如果能讀一個河東大學那樣的學校,即使是小城市也不錯。

邵亮期期艾艾的說完了自己的要求,本以為會聽到一陣嘲笑,得到的卻是一片寂靜。

坐在教室裏報考志願的學生,現在哪裏有精神笑話他啊。

楊銳微微點頭,卻道:“把你估分時用的東西拿出來,我先看看。”

“哦。”邵亮乖乖的從桌鬥裏拿了一堆的草稿紙出來給楊銳,才抱怨道:“怎麽到我這裏,就要檢查估分了。”

“你是370分,比預測的本科錄取線低5分,比大專線高15分,這個區間,得估的準確些,才好判斷。”楊銳拿到草稿紙,仔細檢查了一遍,又問了幾個問題,才沉吟起來。

邵亮估分估的大差不離,實際上,只要記了答案出來的學生,估分失誤的幾率本來就不高。

不過,邵亮的分數卻挺講究的。

差5分讀本科,或者說,差5分就得讀大專,還是挺讓人唏噓的。

若是一輩子在體制內工作的話,這5分的差距,會讓人一輩子都受到困擾。本科生一年定級副科,大專生一年定級科員,三年後為了副科屈膝送禮;本科生五年評講師,十年評副教授,大專生進大學只能做行政,職稱害的比別人慢五年……

即使邵亮下海經商,他的大學生涯也會因為本科和專科的生活而發生不同。

首先,本科大學和專科大學就是兩種存在。本科院校通常有優美的校園,數十年的傳承,較好的教學、住宿和生活條件,而大多數的專科院校,卻像是一個大中學,僅就校園環境和生活條件而言,一個省的專科院校,大部分的條件還沒有本省最好的重點中學好。

而對有志於做社會人的學生來說,讀本科的同學,與讀專科的同學,能夠給予自己的幫助也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在80年代,讀本科的大學同學,30歲做處長,40歲做廳長,50歲做部長的屢見不鮮。專科同學裏能有此成就的,實在寥寥,若是純粹出於功利的目的,邵亮讀大專也會吃虧許多。

而在過去一年裏,邵亮的付出卻是很不少的。

他的基礎極差,本身只有200分剛過的水平,經過一年的學習,達到370分,這100多分,可是不好拿的,即使有楊銳的補習,那也是自己一點一滴的學上來的。

5分之差,實在遺憾。

“就留在河東省怎麽樣?”楊銳想了一會,問。

邵亮苦笑:“我這個分數考省外還不行啊。”

他是想報一個省外的大專。因為本科和專科是分開報名,而且互不相通的,所以,報考專科的學生,估分都不會太高,邵亮的分數,能選得專科面是很廣的。也正是因為能報的專科很多,他才急不可耐的詢問楊銳。

楊銳搖搖頭,道:“報省外的專科肯定沒問題,但要讀本科,必須讀河東省的。”

“我能讀本科?分數線會更低?”邵亮驚喜莫名。

楊銳搖頭,道:“分數線應該就是375了,但讀本科還是有機會的,只是風險比較大,你最好和家裏人商量一下。”

以邵亮的分數,他還是有機會跳線的。也就是以專科的分數去讀本科。這是因為國內目前的大學機制所決定的,在高校大擴招和大升級以前,一些本科院校都有開設專科的專業,而一些專科院校都有開設本科的專業,因為相當於在一個學校內的不同院系,專本科在錄取和攻讀期間,都是有可能轉換的。

攻讀期間的轉換,通常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需要很多的資源和運氣才能完成。錄取期間的轉換,多數只需要運氣,而不需要多少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