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實行(第2/2頁)

徐武現在坐著火車四處奔波,就相當於後世人打飛的辦事一樣,一個星期的花銷就要數百元,這還沒有計算住宿、吃飯以及送禮的開銷。

沒有楊銳的支持,景家根本辦不下來此事。

徐武盡可能的節省,也在半個月的時間裏用光了楊銳借出的500元現金,另外又送掉了500元的外匯券。

即使是景母,現在聽到自家大哥打來的電話,亦是心驚肉跳,只是街頭巷尾的小賣鋪不方便說話,她只能回來找女兒說:“不能再這樣花錢了,再這樣花,咱們家是還不起的。”

景語蘭被念叨的久了,就去西堡中學找楊銳說。

楊銳卻是照常用英語說:“現在停下來,前期的投入就白瞎了。你們家現在有錢還嗎?”

景語蘭聽明白了,卻是無奈的道:“照這種花錢的速度,就算我爸回來了,補償給他的工資,也不夠填還這筆錢。”

“但你爸總歸是回來了不是?”楊銳又換了中文說。

景語蘭說不出話了。

於是,徐武繼續奔波,而景母也開始準備,前往北京投寄景存誠寫的信件。

楊銳要求軟文是一篇一個風格,最好一個人寫一篇,發表在當地的報紙或雜志上。

這些軟文,大部分都是回憶錄或報告文學的形式,短小精悍,但都突出了貢獻、奮鬥之類的情緒。

景存誠的老戰友和老同事,也都到了回首往昔崢嶸歲月的年紀,即使猜到了徐武的目的,卻並不反感。

而他們寫好的文章,有能力的就自己找人刊登,沒辦法的人就交給徐武,讓他想辦法發表出去,當然,這又是一大筆的花銷。

等到景母京城的時候,她的記賬本上,已經劃到了8000元。

這比三個萬元戶的家庭的現金都要多了。

景母惴惴不安,又覺得驕傲。

她也是讀過“奇貨可居”的故事的。戰國時期就有人投資政治家,楊銳的所作所為,亦是無可厚非。

所以,盡管大家沒有敞開說,楊銳的目的,景存誠一家,都自覺是清楚的。

經過十年的寂寞,至少在景母眼裏,能被利用也是一件好事。

一篇篇寫有景存誠戰功的文章,一篇篇寫有景存誠工作業績的文章,在或大或小的媒體上出現。

作為一名40歲就做到副部長的轉業幹部,景存誠確實有著相當不俗的功績,加上現在正是回憶文字流行的年代,他們準備的軟文,有一半順利的刊載,另一半也在積極的洽談中。

楊銳只是靜靜地等待,此事沒有多少需要他插足的地方,除此以外,還需要一點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