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歡迎來做客

楊銳所在的三號實驗室裏並不是只有一台紫外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儀和紅外分光光度計,以及一些小型設備也放在這間教室大小的房子裏。

每天白天,用到這些設備的研究員來來往往,到了晚上,頻率立刻降低許多。

做實驗是要用經費的,除了楊銳這種堪稱土豪的學生,一般的研究員只能用有限的資金去做有限的工作,加班做實驗熬燈費油,也不能所有實驗室都開著配合,所以,此等奢侈的行為,在煤科院裏是很少見到的。

來的人多了,自然有人注意到楊銳的存在,偶爾就會有人上來聊天。

楊銳的心理年齡超過30歲,又有研究生的經歷,與這些常年呆在研究院裏的研究們其實很處得來,一來二去的,他就認識了好些人。

到了周末,三號實驗室每天已經能夠聚集起一個近十人規模的小沙龍,一群人有討論專業的,有討論實驗的,也有討論儀器和八卦的。

楊銳年紀最小,專業提供茶水。這年月,既沒有行業論壇讓你看,也沒有微信之類的朋友圈,你想了解圈子裏的消息,就得通過這樣的途徑。

煤科院的研究員們有同事有同僚,自然能夠得到許多楊銳得不到的消息,而這些八卦和行業進展,恰恰是楊銳目前最需要的。

他想接二連三的發表論文,總得了解自己發表的論文是超越了時代,還是落後於時代,甚或有沒有重復。

80年代雖然沒有學術搜索一類的網絡數據庫,但學者們其實更關心本專業的研究進展,許多人不用查期刊,就能說出目前的最新論文是什麽樣子的。

不過,國內的論文大家說的明白,國外的論文就很講了,許多人也是通過國內論文的轉述來了解的。

這時候,楊銳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

“小楊,你看看這篇說的怎麽樣?”瞅著楊銳的實驗空档,就有中年大叔遞了復印紙過來。

國外的期刊非常貴,有的一本要上百美元,不是想買就能買的。於是,許多國內的學者就會拜托出國的熟人郵寄一些影印件,看不懂英文資料的還要想辦法找人翻譯,現在多了楊銳這個選擇,令許多人很高興。

楊銳也是來者不拒,他獲取資料的來源很少,看一些國外最新期刊也有好處。

不過,他翻譯期刊只翻譯化學和生物類的,其他類別的也有不少單詞看不懂。

其他人無可無不可,紛紛拿了這兩類的文章來找楊銳翻譯,讓他讀到了不少的論文。

這篇也是一樣,楊銳邊看邊說,不會的就在腦海中找到英文詞典來查,盡管翻的句子都散亂了,可意思清楚明了。

中年大叔也不講究,邊聽邊記,聽完了很高興,說:“翻的不錯,論文就應該這麽翻嘛,弄那麽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最後把內容給落掉了。小楊,我看你也別回去了,留咱們煤科院好了,想上學就轉到平煤一中,實驗儀器照樣用,多好啊。”

“實驗儀器能隨便用不?”楊銳一句話就把中年大叔給打敗了。

對方苦笑兩聲:“除了院裏的那幾位,誰都不能隨便用儀器啊。”

“那就沒辦法了。”楊銳裝模作樣的嘆口氣,又道:“我的實驗也做的差不多了,趕明兒,估計就得走了,您再要翻譯什麽文章,就得到學校來了。”

“真回去?”

“真回去。”

“我們給你辦個歡送會吧。”中年大叔這麽說,還真給楊銳辦了個歡送會。

少說有20個人,流竄到了煤科院跟前的小飯館裏,開了兩桌,使勁的搓了一頓,然後用辦公經費給報銷了。

等到喝飽了酒,才有人想起來似的,問:“小楊啊,你寫的論文弄完了沒有?拿出來給咱劉研究員斧正斧正?”

劉研究員劉欽是正牌的研究員,職稱研究員,相當於大學裏的教授。這是個沒架子的男人,竹杆兒似的,身高和楊銳差不多,體重卻輕了不少。他也是個學俄文的,但最近在自學英語了,聽說楊銳的英語好,最近幾天也來沙龍竄,是兩桌子人裏面資歷最深的。

楊銳喝了點白酒,暈乎乎的就把一英一中的論文掏給了劉欽。

在眾人的起哄聲中,劉欽咳嗽一聲,道:“那我先念一下摘要啊。”

摘要就是論文的主要觀點和見解,通常會概括的說明論據,短的兩三百字,長的有一千五百字的。

當然了,一千五百字的論文都是超牛寫的牛文,其核心內容就是“你看不懂”,不僅是論文要你看不懂,摘要裏都要人艱澀的用啃來形容。

楊銳的論文就簡單了,摘要總共百多字。

劉欽因此也就掃了一眼,開始讀道:“在對輔酶Q10的原料測定中,發現了103%的測定結果,超過了測定誤差的允許範圍,我認為,輔酶Q10的測定結果偏高的原因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輔酶Q10的吸收系數偏低所致。在各省市的藥品標準中,輔酶Q10采用的是五十年代發表的國外文獻值,由於當時的設備和分離條件的限制,吸收系數測定偏低。本人按照藥典委員會對測定吸收系數的有關規定,對輔酶Q10的吸收系數重新測定,結果表明,輔酶Q10的吸收系數確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