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大飛機運十

運十大飛機項目,起源於大主席的一次視察,他當時說:“上海的工業基礎這麽好,可以造大飛機嘛!”

於是“708”工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運十”匆匆上馬,從1971年開始研制,直到1980年便試飛成功。

當年整座機場人山人海,工程技術人員、已經退休的老設計師、患了重症的老工程師,無不歡呼雀躍、熱淚盈眶,一次就成功首飛,如同後來的“919”。

這架試飛的工程機,幾乎飛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當藏區遭遇天災時候,它還承擔起過物資運輸任務,國內人們無不歡喜地認為,華夏終於有可以媲美波音707的大飛機了……

然而。

令韓宣難以理解的是,“運十”這樣一個關乎國家戰略實力與地位的重大項目,甚至連決定下馬的正式文件也沒有,就在大功告成之後,毫無道理地終止了,再也聽不到關於它的消息。

放棄研發計劃那年,韓宣還小,他從《華爾街日報》上看見充滿嘲笑和不屑的譏諷報道時候,內心中無比錯愕,即使知道前世也是這樣,可依然會覺得失落。

那時候,西方媒體相當關注華夏的大飛機項目,當首飛消息傳來,甚至還令不少外國人,用詫異的目光重新審視起華夏的工業體系,無論是模仿還是拼湊,至少真的弄出來了。

標志著華夏航空工業前途和希望的運十,被活活扼殺,死在搖籃裏,其中黑幕一直在後世的網絡上流傳,看見那些言論的後來者,不知會用怎樣的心情看待這件事,韓宣是心痛與失望的。

因為運十的流產,國內大飛機項目再次變為一片空白,未來二十年時間裏,花掉萬億資金去國外購買飛機。

有人曾說,國外勢力不希望華夏自己制造出飛機,於是買通部分人,使得這項計劃被擱置了。也有人說是因為技術不過關,再加上缺少市場,才導致項目取消。

平心而論,韓宣認為這當中,必然有過國外勢力的幹擾,至少假如他從事大飛機制造行業,也不會輕易放任其他廠商崛起,尤其是在華夏這樣的人口大國,意味著市場潛力巨大。

從客觀角度來看,整件事情當中黑幕肯定是有的,但已經不為外人所知,少數人的影響力,絕不足以讓這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大項目下馬……

“吳先生,你認為運十大飛機,果真有先天不足的致命缺陷嗎?”

韓宣這樣問面前的吳作權老先生說,這個問題從前世到今生一直存在於他心裏,現在遇到清楚內幕的當事人,哪有不搞明白的道理。

老頭點頭回答道:“嗯,運十油耗高,材料學也沒現在先進,導致機身重量比國外產品重,而且艙內噪音也大,但這些問題並不是解決不了。

從1980年9月26日首次試飛一次成功,到1985年運十共飛了一百三十個起落,最遠航程三千六百公裏,最大時速九百三十公裏,最高飛行升限一萬一千米。

客艙按經濟艙一百七十八座,混合級一百二十四座布置,最大起飛重量一百一十噸,達到了大飛機的標準。

最難的部分當初已經過去了,剩下些小麻煩,只要資金到位,肯定可以攻克掉。

現在都用超級電腦模擬氣動力布局,那時候只能靠專家們手算模擬,一個月休息兩天,剩下的時間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個小時,然後項目說沒就沒了,連主要資料都被別人搜走,之後再也沒有看到過,誰也不清楚去了哪裏,好幾個老朋友因此得抑郁症。

不過這些年我已經想開,運十大飛機項目的下馬,或許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最好的選擇。”

韓宣一愣,追問他:“為什麽會這樣說?”

“因為當時我們國家的工業體系很落後啊。

比現在落後了整整好幾個档次,想要將它成功研制出來,絕不是追加三千萬就可以解決的,試飛進行到一半,經費就全被花光,很可能還要再投入十多億、甚至幾十億人民幣,才能把它真正弄出來。

別人可能不知道,試飛期間出現各種故障問題,雖然外表看起來沒事,但其實從總的設計方案出來後,它就進入了一個很艱難的過程。

許多東西我們國家造不出來,比如發動機,它是從波音公司購買的,另外不少重要零部件,也是從國外采購,使得造價高昂的同時,維護成本也大大提高,國內沒有哪家航空公司願意買運十,認為自己造不如花錢買。

這不能怪那些設計師,只怪華夏工業體系跟不上,當初國家剛從動亂中走出來,我向最高領導做匯報時候,告訴他們制造飛機需要的東西,可國家沒辦法弄到,重要技術被西方封鎖了。

即使當年堅持下去,制造出來的產品,也只能跟國外第一代大飛機的性能相比,於是項目悄悄被擱置,現在那架運十飛機,還停留在我們上海飛機制造廠的倉庫裏,偶爾我會去看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