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假子(第2/2頁)

於明提醒:“柳董事長,跑題了。你的主題是你媽並非無的放矢。”

“呵呵,老毛病。”柳子螢笑,解釋道:“一旦合並,我又專心慈善事業,那我的工作和股權自然就由子平管理了。順理成章,子平就成為合並後集團的董事長。”

“恩……”

柳子螢看於明:“你好像有並不同意?”

“恩,是的。我不贊成你們合並。但是你們是專家,我不是,不要聽我的。”

“可以說說。”

於明想了一會:“為什麽中國牛奶被兩家企業壟斷?”

“不能算兩家,不過巨頭確實只有兩家。”柳子螢糾正。

於明問:“為什麽不是一家,為什麽兩家企業不合並?這樣市場定價完全是他們說的算。”

“恩……”柳子螢思考。

“因為不行,他們可以暗地裏溝通一起在同一時間漲價,但是在明面上他們必須是競爭對手。我是普通人,商業決策外門漢。但是我認為你們現在久居廟堂,對底層不了解。一個市場兩個菜農賣白菜,一個賣四塊,漂亮一點,一個賣三塊,賣相略差。這就讓消費者有得選擇。其實菜農是一夥的,他們只是讓消費者以為他們在競爭。”於明怎麽懂經濟方面的?這是誤會,於明純粹是節假日半行騙發現的。前面說的紅菇為例,如果只有於明一個人賣四百一斤,很難賣,大家不肯定,不相信,懷疑於明亂開價。但如果燕三加入,賣品相好一點六百,大家就有了參照物,然後開始思考兩百差價怎麽買合算。

柳子螢思考好一會,點頭:“你說的很好,明爭暗合,這方法非常好。我們完全可以壟斷幾個市的市場。比如制造業,加工一個輪胎一家要五元,質量好一些,一家要四元,質量略差。那對方就會根據自己需求和成本進行選擇。如果只有一家賣五元,對方比較不出本土制造業的價格和質量。”她不擅長這方面經營,只是有獨到的市場眼光。到底和於明想法對不對,這要回去問CEO。

就於明來說還有更損的,又是紅菇來說,早上燕三去市場賣,六百一斤,雇傭幾個托,將紅菇賣掉。而於明下午或者明天去市場,將燕三轉過來的紅菇只賣四百元一斤,必然會比燕三的貨熱銷。消費者眼睛再亮,也受不了暗合這一招。市場上其實有這現象,服裝一條街,兩個店一個老板,你在A店看的衣服是一百,在B店看的同樣衣服是八十,你直覺就認為八十值得,並且這老板比較厚道。渾不知,這衣服的進價不過二十元。

於明不懂經濟學,但是懂偏門,覺得道理應該都是一個道理。柳子螢道:“子平有顧慮,擔心我們聯合,會導致其他有業務沖突的集團被迫聯合,這樣大魚還是對大魚的市場。恩……南北集團可以制造質量價格差不多的汽車,然後明裏撕破臉,互相降價……呵呵,於明,我覺得你很有當奸商的天分。”

於明自嘲一笑:“不行,我對數學,還有專業名詞太抗拒。”

“做生意和數學沒有關系,還有那些什麽專業名詞,說穿一文不值。看有些人老喜歡中文夾英文,還喜歡在話語中的專業名詞用英文簡寫代稱。但如果你翻譯解釋後,發現就是唬人。就說FBI,很好聽,很厲害,但他的厲害是建立在一年年的積累的。說穿了,就是聯邦警察,因為跨州警察管轄權不明,還有國家安全一些需要,所以就出現他們。你看股市,各種指數亂飛,K線等等。評論員說的口水橫飛,高深莫測,說穿了就是數據,散戶們以為研究了這些數據就會賺錢。但你賺錢莊家就虧錢,你會研究數據,莊家早知道你會研究數據。莊家甚至可以故意制造數據出來。”

“承蒙誇獎,不過,從來沒有經商過,也無從下手。”

“推脫之詞。”柳子螢道:“我這次來歐洲散心,和幾個生意夥伴見面。我看重他們幾款奢侈品的中國代理權,我認為肯定賺錢。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介紹你認識,你現在是我假兒子,我做媽媽的應該照顧你。銷售網絡你也不用發愁,可以租用南北的奢侈品銷售網絡。保守估計,一年幾百萬人民幣還是比較輕松的。”

“恩,再說吧。”於明沒興趣。

“要不這樣,我幫你代理,你只需要簽字,每年幾百萬收入,多的算我的。”

“再說吧。”

“哈哈。”柳子螢笑後有些疑惑:“為什麽送上門的錢你不要?你反而要和我計較一百萬和一百二十萬的區別?子平欠你一個大人情,送你別墅,你也推了,你買別墅半價,你也沒興趣。就算你沒興趣在中國住,你一轉手,就可以賺大幾百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