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神父?保鏢?(第2/2頁)

這倒是實情,不僅這樣,綁匪還會通過神父聯系被綁架人家屬,格林神父問:“你在看新聞嗎?有什麽齊瓦瓦的新聞?”

於明看電腦念道:“美聯社4日報道,墨西哥北部奇瓦瓦州一名神父與其女秘書發生性行為的錄像帶在報紙上曝光。目前,他正面臨被羅馬天主教開除的危險。”

瞬間對講機一片沉默,曼迪哀怨看了眼於明,於明拿起電腦,表示這新聞就在旅行團新聞下面。於明繼續看新聞,搜索綁匪和神父,只找到了一個新聞,有位神父管理著一個難民營,一個相當有名的販毒集團,十二名武裝人家要求神父把14名非法移民交給他們,否則後果自負。販毒集團綁架非法移民是為了讓女性從事色情活動,男性從事低端犯罪活動。這個神父手無寸鐵,卻非常囂張,自己一邊頂著不讓武裝分子進入,然後一邊向當局求援。在僵持了兩個多小時後,販毒集團最終撤離了難民營。期間他們並沒有對神父有辱罵、毆打等行為。說的最狠也就是那句後果自負。

看來天愛教並非無的放矢,再看巴西和哥倫比亞,都是天主教主導的國家,查詢發現,哥倫比亞、巴西、墨西哥十年之內皆沒有攻擊教堂和神職人員的新聞。難怪會有兩名神父陪同旅行團。神父雖然只是教堂管理者,最基層的管理員,但是也是教皇批準的編制人員。

曼迪對於明道:“在非洲一些動亂國家,教堂也被看成庇護所。當然也時常發生教堂被攻擊的新聞,非洲的天主教影響並不算大。但是就這五年非洲教堂被武裝攻擊來看,沒有人故意殺害神父。在美國陸軍手冊中,如果非緊急情況,不得進攻宗教建築。比如在加拿大,雖然法律賦予逮捕任何罪犯的權利,但事實上,政府不願意進入教會領地逮捕任何人,一名克格勃前官員為了避免被遣返而在溫哥華一家教堂躲了四年。”

“是嗎?”於明不以為然,就他來看,這和搶劫目標一樣。一個是壯漢是搶劫犯親戚,他有一群打手。一個是老人和搶劫犯沒有關系,沒有勢力。老人被搶劫的可能性肯定更大,搶劫壯漢,會引發後續問題。但是,這並不代表壯漢就沒有被搶劫的危險,只不過被搶劫的機率低了一些而已。

……

一行人到達了小鎮附近,兩名教工已經準備好了,這是一個建立在荒地上的廢棄的射擊場,朝北可以看見沙漠,朝南可以看見草原。稍微休息後,四點,是學習小組,內容包括分享、告解,告解屬於天主教七聖事。

分享,就是大家圍坐在一起,說下最近的事,受到了什麽啟迪,自己做了什麽。如果做了壞事或者想幹壞事,就去告解和懺悔。在分享中,你可以說出你煩惱等等。

於明第三位出場,格林神父很客套:“如果你不願意,可以不說。”

這句話怎麽這麽耳熟呢?靠,你有權保持沉默。因為曼迪有鼓勵的眼光,於明只能交代:“我很高興有這機會來南美逛逛,認識大家很高興。”

六號妻子舉手:“我能問個可能冒犯的問題嗎?”

不能,不過總得給曼迪面子,於明點頭:“當然。”看,男人一結婚,就開始口是心非了。

“我不理解無信仰,缺乏了基本的精神支柱,當你們遇見困難時候,你們是這麽處理的?是什麽動力讓你們度過難關。”

於明想想道:“這可能是你們不了解中國,中國倡導仁義禮智信。仁、樂於幫助別人、對他人有禮貌、了解生活和誠實。雖然很多人沒有信仰,但是我們也有基本道德觀。你的問題可以用後半句來回答忠孝廉恥勇,對社會和事業不存懈怠、百善孝為先、不取不義之財、以侵害他人權益為恥辱、勇敢堅強。雖然在現代社會這十字標準降低很多,但是仍舊是評價一個人的基本。”

於明這不是胡扯,見義勇為的人總是受到大眾的鼓掌,侵犯別人的人總是受到大眾的批評。伴隨網絡的開放,大家的社會道德標準也在慢慢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