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 突破點(第2/2頁)

“正陽,咱們運氣似乎不太好啊,正準備好好出去跑一跑,就遇上非典,如此嚴峻的形勢,雖然咱們中州總體來說還算是比較平穩可控,但是卻把咱們很多計劃都打亂了,本來我讓老譚都準備帶隊去跑一跑了,沒想到遇上這事兒,……”

楊天誠嘆息不止。

“天誠書記,其實沒什麽,這對全國的影響都是一樣的,我們競爭面對的對象就是全國其他省市與我們條件相若的城市,現在大家都嚴防死守,手忙腳亂,我們中州局面不錯,所以我們還可以騰出精力來謀劃,把前期的工作做好做細做足,只要情況一好轉,我們就可以瞬間即發。”

沙正陽對這一點倒是不太在意,影響肯定有,但是有多大,也說不上,他很清楚非典這一波影響幾個月後就要煙消雲散,而屆時中國真正要開始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中州必須要趕上這一波發展潮流。

比亞迪是首選目標,但是現在不是最佳時機。

除了比亞迪,沙正陽還盯著中州的汽車產業。

中州的汽車產業底子有,和漢都差不多,但是說實話肯定和武漢、廣州、上海、嘉州這些城市有很大差距,但是漢都都能成功贏得漢汽豐田的落戶,憑什麽中州就只能偃旗息鼓?

放任自流聽之任之從來不是沙正陽的性格,只要有一絲機會,沙正陽都要去搏一把。

唯一可惜的是他來中州的時候太晚了,寶馬已經決定和華晨合作,這是幾大國際巨頭進軍中國最後一個機會,雖然戴姆勒奔馳似乎還在猶豫,但是和克萊斯勒合二為一的戴姆勒奔馳其實已經沒有選擇,只能是北汽,所以致此,幾大跨國巨頭基本上布局落定,BBA加日系三巨頭,美國的通用和福特,都已經進入中國。

似乎對於中州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中州也不像浙江那樣有著具備創業的特定優勢環境,能夠孕育出吉利這樣鍥而不舍的企業,起碼短時間內沙正陽還沒有那個能耐讓中州就能產生一家內生性的汽車企業來。

這似乎已經意味著中州已經失去了在汽車產業上的進一步壯大的可能。

目前中州有大通客車這一在全國客車領域內具有極強競爭力的企業,但是客車制造領域卻遠無法和轎車領域相提並論,想一想未來十多年國內轎車產業會以一種井噴的模式爆發,而中州卻無法在這樣一個巨大產業中分到一勺羹,沙正陽就無法容忍。

汽車產業是一個集群式、產業鏈式的產業,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你能在這裏立下一個核心企業,比如總裝企業,那麽圍繞著你這個核心企業就可以不斷衍生出無數產業。

想一想可以衍生和配套的產業,從發動機到汽車玻璃,從輪轂到底盤,從刹車片到變速齒輪,從模具到座椅,從塑膠件到真皮座套,從汽車鋼板到車燈照明,從汽車空調到汽車音響,只有你想不到的,一台汽車可以有一萬多個零部件,哪怕是經過整合,起碼也需要由數百家企業的合作才能裝配出一台完整的汽車,這也是為什麽汽車產業幾乎可以單扛起一座城市經濟的底氣。

漢都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現在輪到中州了,中州該怎麽辦?

中州當然不能放棄。

雖然幾大巨頭都已經進入中國,但是隨著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那種單一基地的模式會迅速被突破,這也是中州的機會。

在沙正陽印象中上海通用就已經開始要布局全國的生產基地了,未來豐田、本田以及大眾都一樣要走這條路。

沙正陽記得上海通用大概也就是這兩年要布子沈陽,而這個時候寶馬也在布局華晨,所以沙正陽這個時候覺得去爭取通用到中州來落戶,不是沒有機會。

關鍵在於你要在出擊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有一擊必殺的信心,怎麽才能讓人家覺得在你中州來落戶最劃算,能為其帶來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