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003章 創業之作

從楚逸那裏得到李巖的傳話。喬攀並沒有覺得李巖跟他的關系不如楚逸親近,而是非常的興奮!

畢竟天堂電影後面有天堂集團的大樹,而李巖又是剛剛掌權,他怕李巖要求天堂電影獨資拍攝,那樣就沒那麽好了。現在李巖是在楚逸打電話給他時候通知的,即是認可他和楚逸的合作夥伴關系,也說明李巖跟楚逸的關系還不錯,不僅有機會拉到一個主力投資,對總體的合作,也將會更加的融洽。

所以,他提前來到了天堂大廈,期待這一次的合作。而李巖他們,也在上班之後,又開始了第二次的評估,最後確定跟喬攀接觸、合作。

現在的喬攀,雖然人脈還在,但在投資方面,各家公司都很審慎,他幾個月下來,也沒有敲定主要投資方。所以現在對於天堂電影,是非常重視的。在初步的正式接洽的過程中。他大力推銷現在這個項目,說劇本已經修改過多次,算得上精雕細琢了,題材也很有市場,只要拍攝出來,運作好了,肯定會大賺一筆的。

在項目預算方面,他也已經比數個月前給溫倩怡、李巖看的計劃書,降低了許多。或許是因為在這些日子接觸不同公司、影人的過程中,讓他明白了自己的信用額度,就只有這個量了。不僅僅是對電影公司的老板們,就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導演們,也暫時不敢與他合作。所以在各方面的預算,已經一再的精簡,現在的投資總額,已經只是在1000萬,而對天堂電影的期望,是負責其中60%——70%的投資,剩下30%——40%,由楚逸文化、莫言、發行方、某院線等幾方分攤。

以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一直延續計劃經濟時代的方式。基本上是國有的電影制片廠拍攝電影,一切都是國有的,不在乎盈虧的,放映也是中影買斷分銷。《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是第一部有制片方直接跟各地院線談分賬的電影,之後才是《亡命天涯》、《真實的謊言》等最早引進好萊塢分賬大片的模式。

市場的不規範、產業結構的落後,還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期的錄像廳、後期的VCD,嚴重打擊了中國的電影市場。但在九十年代後期。包括華誼等民營資本,開始進入電影市場,以馮小剛打開的賀歲片市場,開始了商業化的道路。可作為旗幟性人物、多次國產片冠軍的馮小剛電影,也不過幾千萬票房。市場上最賣座的,還是觀眾接觸不多的好萊塢大片和港片。比如98保持了近十年記錄的泰坦尼克號。

在加入WTO前,每年引進外國電影的配額只有十多部,港片也是算引進片。那時候的國產片,除了少數包場的主旋律電影,拿的出手的,也就馮氏賀歲片。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電影受到重創,年產量幾百部銳減到3、40部,大量電影公司關閉,成龍、李連傑、周潤發幾個一線巨星都遠赴好萊塢。那時候堅持住、並逆市雄起的,只有杜琪峰和他的銀河映像團隊。

當時的內地市場,更不用說了,諾大中國,一年的票房總和不過幾億!也就是說,一部好萊塢電影的票房,就能抵全中國(內地)的一年的票房總和!還不用是最強的。只要億元美金左右的就行了。《臥虎藏龍》全球票房兩億多美金,內地市場只有百分之一的兩百多萬美金,就能看出當時的情況。

2002年,有一部對中國電影商業之路影響深遠的電影出爐,那就是國師大人全明星武俠大片《英雄》。在這之前,大家習慣了幾千萬的國產片冠軍,連馮小剛的電影也不過如此,覺得市場也就這麽大。可《英雄》豪奪2.5億元,占據全國年度總和的四分之一,全球票房將近兩億美金,讓所有電影人都驚訝了。於是,拉開了中國的大片時代、大投資時代!而隨著一批“名導加港星”的娛樂大片模式,中國市場也開始突飛猛進,並在數年之後,年度票房總和超過十億美金、進入全球十強……

有收益,才會有投資。好萊塢大片剛進來的九十年代中期,一部《未來水世界》的影院宣傳口號,就有“相當於800部國產片投資大片”的口號。足見國產片除了主旋律戰爭大片,一般投資都是很小的,因為機器設備都是國家的,演員是拿工資的。在市場化之後,民營資本開始進入,國企中影在死去全壟斷地位之外,在引進、發行還有壟斷外,也大力改革,加大投資。

在奧運後被成為國師的張藝謀、拍什麽都大賣而被稱為全民導演的馮小剛兩位大神身上,很多人都學會了炒作,說好聽點叫營銷、運作。於是,很多電影競相吹噓巨額投資。以“大投資+大明星=大片”的觀念,忽悠觀眾進入電影院。而看熱鬧、趕時尚、從眾的觀影心理,也卻是讓很多電影忽悠成功、嘗到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