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書畫奇珍

……

“‘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這是虞世南的《怨歌行》?”看到卷軸中的內容後,劉東不禁驚訝道。

不過更讓他吃驚的還在後面,“齊老,這……這是虞世南的《怨歌行》真跡?”

虞世南的《怨歌行》劉東很熟悉,也曾經臨摹過這手五言古詩的字帖,但相比這首不過寥寥九十字的古詩,這幅卷軸上後人的提拔和鈐印的字數和數量,要超過原作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其中還不乏蘇軾、蔡京、董其昌、王時敏這樣的名家手筆!從鑒賞的角度來說,這稱得上是傳承有序!

也足可見其珍貴!

“沒錯!這幅虞世南的《怨歌行》行書真跡到我手裏有三四十年了!”齊老語帶感慨的回應道。

劉東對於齊老的生平有所了解。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齊老沒少因為書寫而受到紅衛兵的折磨,要不是身邊有一個賢惠的妻子,恐怕老爺子早已經不在人世了!而且這些珍藏的書畫也早已經被付之一炬!

只是妻子早亡也是齊老內心深處無法彌補的創痛,多年來沒有續弦也多因為此故!所以劉東明智的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問什麽。只是在老爺子話落,輕點了點頭後,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手中這幅書法卷軸上。

這幅長度不過150厘米,寬度接近60厘米的卷軸的珍貴程度無須多言。

虞世南,作為“初唐四大家”之一,與薛稷、褚遂良和歐陽詢並稱於世。精於行書,筆跡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繼承了二王的傳統,備受後人推崇。

而且除了書法上的成就,在政治上,虞世南歷經陳、隋、唐三朝,為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大宗嘗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綜上而論,他的書法真跡能夠流傳一千三百多年,保存到現代可謂格外的珍惜!但就這幅《怨歌行》行書而言,放到全國無論那一個博物館都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

“再看看這件?”

就在劉東欣賞虞世南的《怨歌行》半晌,準備收起來還給齊老的時候,便見老爺子再次從箱子裏拿了一副卷軸遞到了他手裏。

“再看?”劉東愣了一下,不過看著老爺子臉上肯定的神色,外加自己內心深處也對這三幅卷軸頗為好奇,所以也就沒有拒絕!

不過在劉東展開之後,出現在眼前的卻並不是他之前認為的書法,而是一幅山書畫,畫面的中心為“兩松一石”,兩顆松樹滄古遒勁,一顆青石立於松下,左出不過一丈之外,便是懸崖峭壁,映襯著遠山蒼黛,雄奇俊秀,當真是一幅好景色!

同時,從畫面當中,劉東也感受到了一股北方山水的蒼勁古拙和煌煌大氣!

“‘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巖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這是荊浩的真跡?”劉東忽然驚聲道。

“哦,小東,你還沒看到落款呢,怎麽就認定這是荊浩的真跡?”剛才一直沒有說話的齊老忽然笑道。

“呵呵,齊老,這你可難不倒我!荊浩的生平事跡我可是一清二楚!”頓了一下,略作編織後,劉東便繼續道,“根據記載,荊浩生於五代後梁時期,因政局多變,退隱不仕,開始了‘隱於太行山之洪谷’的生涯,自號洪谷子。因為山中人煙稀少,荊浩躬耕自給,常畫松樹山水。他與外界交往甚少,但同鄴都青蓮寺卻有較多聯系,而青蓮寺主持大愚也曾多次向荊浩求畫!”

“古人想來是詩畫不分家,大愚和尚留詩一首,‘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筆蹤。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峰。近巖幽濕處,惟藉墨煙濃。’而荊浩便根據這大愚和尚的詩句作畫,作成之後便是這《松石圖》,而這畫上的詩句也是荊浩贈畫時所留!”話音一落,劉東左手一推卷軸,果然後面出現了“荊浩之印”“洪谷子”兩方印章!

淡然一笑後,劉東轉頭看著略帶驚訝之色的老人道:“齊老,看來看來我猜對了!”

“啪啪……!”

掌聲落下後,齊老爺子面帶贊許之意的朝劉東笑道:“沒想到你除了瓷器,在書畫鑒賞方面也有了如此高的成就!”

“您老過譽了,我不過是多看了幾本書而已!紙上談兵,眼力跟您老還差得遠!”劉東謙虛道。

“呵呵,你也不必過分自謙!這鑒賞之道本來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懂得越多,自然進步更快!而且,以你現在的年紀能知道這些,已經很了不起了!”老爺子誇獎道。

“是!”劉東點了點頭。

謙虛沒有錯,但過分的謙虛就成了虛偽!

見他如此,老爺子滿意的點了點頭後,便再次把三幅卷軸中最後一幅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