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鎮國重器“九州鼎”

……很顯然,劉東手中此刻所拿的這把劍,這並不是楚莊王熊侶的配劍,而是被他所滅的宗國國君偃甲的佩劍,不過看這把劍仍然鋒利的劍刃和劍脊上的菱形花紋,以及獸面吞口的劍柄,上面並沒有絲毫的銹跡,很難想象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小諸侯國國君的隨身佩劍都有這麽高超的制作工藝。

接下來劉東又把剩下的十五把拿起來挨個拿起來,雖然腐朽的劍鞘模糊了一些字跡,不過劉東基本上辨認出了這十六把劍除了三把有楚莊王熊侶的名號之外,剩下的都是其他諸侯國國君的佩劍。

除了這些佩劍之外,旁邊還有鉞、矛和戈,三者加起來大概有一百多件,不過原本連接他們的木杆都腐爛了,現在只剩下青銅制作的部分。當然最好的三件用青銅整體鑄造的鉞、矛和戈還完整,它們應該是楚莊王的儀仗之用。

除了這些兵器外,旁邊還有青銅支撐的盔甲和漆器盾牌,不過數量非常少,每樣只有幾件,想來這些東西都不是易於保存之物,黎叔他們也只是把其中相對完好的幾件拿了出來。

另外,除了這些武器鎧甲之外,還有兩只碩大的青銅鐃,每一個都接近兩米,口徑超過一米,看著它們身上留下的明顯擊打痕跡,想來應該是楚莊王用來行軍打仗用的。

而在這所有的鎧甲兵器當中,帶有銘文的“王器”有45件,所謂的王器,就是帶有某位王侯,比如“楚王熊侶自作用持”這種銘文的兵器。

而除了這些鎧甲兵器之外,還有一些散件的車馬器,大部分都是青銅質地,有少量黃金和白銀質地的車馬器,想來這應該是黎叔他們從楚莊王陪葬的車馬坑中偷盜出來的。在這個溶洞中就這些車馬器最多,堆在一起占據了大半個溶洞,等劉東清理完成的時候,大致算了一下,數量差不多有一萬多件。

“但願還能夠從裏面拼湊出幾輛馬車吧!”劉東心中暗自期待道。

把這個洞口收拾幹凈之後,劉東來到了旁邊的亂石堆旁邊,然後伸手拔了起來。可能是覺得裏面的東西最為珍貴,所以黎叔他們特意把這天通道用巖石堵了起來。

這次比劉東第一次進洞的時候扒開的巖石還要多,最後為了節約時間,劉東把眼前的巖石全都移到了芥子空間中。

大約花了五分鐘,裝了超過兩千多塊大小石塊,然後打通了一段寬三米高度也有三米,長度超過二十米的寬大巖石通道之後,一個比前邊劉東經歷過的五個溶洞加起來還要大的巨大空間出現在劉東面前。

而在這個巨大的空間裏擺放著三十多件巨大的青銅器。

“原來整個楚莊王墓中最好的青銅器都在這裏!”劉東合上嘴巴,壓抑著心中的震驚後,隨即一股強烈的喜悅湧上心頭。

楚莊王鑄造的二十六尊用來彰顯自己功績的大鼎自不用說,大小、形制跟之前劉東在京城得到的巢國鼎和宗國鼎一樣,不過就是鼎身上的銘文,以及浮雕紋飾不同而已。

不過相比劉東得到的宗國鼎和巢國鼎,剩下的二十四尊大鼎上都有著鼎蓋的存在,而且每一個蓋子上都有著一個用失蠟法制作的神獸。

二十四座大鼎莊重而又華貴,而且在劉東的舍利元光下,這些大鼎當中並不是空的,而是放滿了竹簡,還有一些青銅印和古代帝王調兵用的虎符。這些代表了一國權威的東西,並不屬於楚國而是被楚莊王所滅的二十六國,只不過現在只有這二十四個銅鼎中放著這些東西,而劉東已經到手的兩個大鼎中卻絲毫沒有,而且連頂蓋都沒有,也不知道是遺漏在莊王墓中了,還是被黎叔他們人為的扔掉了。

但不管如何,有這兩個缺憾,劉東心裏還是覺得挺遺憾的。

除了這二十四尊大鼎之外,還有一尊個頭更大的鼎,這個大鼎並不是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三足圓鼎,而是夏商時代的那種四足方鼎,很顯然它並不是楚莊王鑄造,而是奪自別處,而且這尊大鼎高度超過兩米,站在鼎下,劉東都看不到內裏。

這尊大鼎的口也足夠寬,達到一米八左右,幾乎與劉東身高一樣,而寬度也有一米五,大鼎的進深足有一米。一個鼎足跟劉東的大腿幾乎一樣粗。

而且,夏商時期青銅器更多的還是作為禮器,而不是食器,所以這時候青銅器的用料一般都比春秋戰國時期的更多,而表現在這座大鼎上,就是鼎壁格外的厚實,寬度將近二十公分。

站在這巨大的大鼎之前,你就會感覺到從它身上所透露出來的威嚴與厚重。

這座比司母戊大方鼎還要巨大好幾倍的大鼎上,紋飾也非常華麗,除了口沿處的雲雷紋,和最底下的細雷紋之外,整個大鼎的四壁上用浮雕的手法,鑄造有大量活靈活現的怪獸,其中不少怪獸的形象劉東也有幾分熟悉,先秦經典《山海經》中有很多對它們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