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田黃、珍瓷與書畫

看到這件田黃石印章的印文,劉東心中陡然想起自己看到有關田黃石記載的時候,除了說田黃石,是壽山石品種中的珍品。由於它有“福”、“壽”、“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故稱之為“帝石”,並成為清朝祭天專用的國石的介紹之外,還曾經提過,鹹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禦璽,慈禧死後陪葬東陵。只是孫殿英盜墓之後,不知所終。

“沒想到居然被這位王先生收入囊中了,不過現在最終卻是便宜我了!”劉東心中暗道。

對於這件絕無僅有,而且深具歷史價值的孤品田黃石玉璽,堪稱國寶也不為過,劉東自然心中喜歡。所以,拿在手中品鑒了一番後,便受到了芥子空間裏。

“這麽大塊的田黃石上品可是不多見了!”劉東想道。

收起慈禧的田黃石玉璽,劉東又去看那三件瓷器。

幾乎在他手碰到的同時,三件瓷器的具體鑒定結果就已經出來了。

“明永樂青花垂肩花果紋梅瓶!”

“明成華鬥彩雞缸杯!”

以及被稱為“官窯中的官窯”,全世界只有寥寥兩三百件的清三代禦窯琺瑯彩瓷器——“雍正琺瑯彩五爪龍紋碗”!

說道這裏,就不得不提兩個字“禦窯”!

禦窯是明清兩代專為皇帝燒造瓷器的禦用瓷廠,明代洪武二年正式設立禦器廠,清代康熙年間改稱禦窯廠。所有禦窯產品在理論上一律貢歸皇帝,他人不得使用。禦窯瓷器的獨特性決定了它的生產不存在隨意性,基本不允許工匠有主觀意識的發揮和創造。在清代兩百多年間,禦窯瓷器的生產都是遵照內廷所頒樣式進行生產。

“禦窯”與“官窯”概念並不相同,官窯是由官府出資興建生產陶瓷的窯廠,產品流向由官府支配,一部分供官府使用,剩余的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流通。這種官窯自古就有,如宋官窯瓷。禦窯是官窯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僅見於明清兩代,是中央政府在景德鎮設立的專門負責禦用瓷器生產的機構,產品專供禦用是其最顯著的特點。

所以,在明清兩代瓷器當中,禦窯器比起官窯器要更顯珍貴。

而此刻,劉東看到的這三件瓷器,全都屬於專供皇帝使用的禦窯器,價值都在千萬以上,甚至最後的那件雍正琺瑯彩五爪龍紋碗,價值還要更高。

心滿意足的把三件價值連城的珍貴瓷器收進芥子空間,劉東心中暗道:“這次雖然冒了點風險,但卻是來對了!否則,這麽多珍貴的古玩就要與我失之交臂,那豈不是太過可惜!”

看完了瓷器,劉東又去拿剩下的書畫,經過前面的幾件東西,劉東對於剩下的兩件書畫卷軸和一件冊頁,充滿了更多的期待,而且之前上面濃烈的靈光也顯示了這三件東西的不俗。

等到劉東把畫軸打開之後,很快又沉浸到了,發現珍寶的喜悅當中去。

“這是五代南唐書畫大家董源的《秋山行旅圖》,實在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到現在,世界上確認的董源傳世的書畫真跡不超過五幅,當然是不是還有私人收藏便不得而知。不過此刻這副帶有米沛,賈似道,董其昌等人提拔,鈐印董源書法作品,傳承有序,自是真跡無疑。

“宋四家之一蔡襄的書法真跡《荔枝譜》!”

劉東手中的第二幅卷軸是一副蔡襄的書法,當然這書法卷軸明顯是三塊雙絲絹拼接在一塊的,畫心長達18米,加上提拔的話,接近22米,如果連腹背和天地二杆加在一起的話,這副卷軸長度接近26米。

嘉佑四年(1059年),蔡襄在泉州寫成《荔枝譜》一書,分3卷7篇,內容包括荔枝的產地、生態、功用、服食、加工、貯藏、運銷,介紹荔枝品種32種。為研究荔枝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樣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蔡襄書法真跡。

而根據這卷蔡襄《荔枝譜》書畫真跡旁邊的提拔來看,是一個叫申崇的人得了蔡襄的這卷荔枝譜真跡,因為深愛蔡襄書法,便專門請人,把三卷荔枝拼接在一起,制成了這副蔡襄書法的巨幅楷書真跡。

更為難的是,因為這卷荔枝譜本來就是一部科普類的書籍,所以上面還有許多介紹荔枝的小插圖。

“國寶啊,這可是真正的國寶!”感嘆著劉東把這卷蔡襄巨幅書法真跡收起。

最後的一件古玩則是“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吳昌碩的花卉冊頁,8開16張!也是價值不菲之物,只是比起前面兩件便遜色不少。

不過盡管如此,劉東還是感覺到非常滿足。

等上層保險櫃內部的七件價值連城的古玩被拿幹凈之後,一個黑色的檀香盒子出現在劉東的眼前。

這盒子裏的東西是什麽他已經知道了。當初黎叔他們想要從王姓中年人手中得到的便是這個檀木盒子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