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征服文壇!(第2/3頁)

“對於林老師,我只能用嘆服來形容,不過為嘛不出實體書呢,非要先用網絡連載的方式,等更新等得花兒都謝了。”

“故事層面的氣勢磅礴讓人驚嘆,除去拍案叫絕的創意,這些描寫從細膩到繁瑣,無一不體現強大的控制力,畫面感好強,希望能在大屏幕上面看到這部電影!”

“單從語言質量和行文風格來說,說它是神作一點不誇張。”

“我擦,真有那麽好嗎?你們可別騙我,我看看去!”

“多謝版主推薦,正好在書荒,看看去。”

“旅遊回來,林老師居然發新書了?正好一次看個夠!”

“完了,完了,我居然掉坑裏面了。早知道沒寫完,我就不看了!”

“我恨自己,明明存了兩章,可卻被你們無情劇透,我也要去看看小說。”

“版主寫得很好,很多東西我根本就沒有看出來!”

“666,版主大大這究竟是在廣告還是在自來水呀?反正我也去自己朋友圈推薦了一波,希望能坑住越來越多的人。”

這個帖子裏面的評論幾乎沒有負面的,看得出來大家對它都非常喜歡,甚至捧到了最高的位置上面。

讀者們是最重要的一群人,任何作品都是寫給讀者看的,不可能孤立存在。離開了讀者,作家們就是無根的水,就算有地位有逼格,也養不活自己!

書不可能只是寫給同行或者書評家們閱讀,傳播開來才有足夠的意義,林翰一直以來都是以讀者為核心在寫作,所以讀者緣非常好,讀者評分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

這一次,他兼顧了文學性之後,出色的創意加上精彩的文筆,讓林翰的作家同行們一個個都忍不住驚嘆起來,橫空出世的這位林老師一步步走得這麽穩當,明明已經封神了,這就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鄭淵結在記者采訪的時候說道:“這大概是至今為止讀到過的最高水準的科幻,五星滿分的話可以有七星!科幻故事的評判標準不應該停留在事件的格局以及事件的尺度上,甚至科學幻想的創意貢獻不能成為決定性的標準。林翰以前的小說更加依賴於創意,讓讀者對故事裏面天馬行空的想象兒驚嘆。其實一個科幻故事最打動人的特質不是有多麽廣闊,而是有多麽深刻,看它能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麽。《海伯利安》的成功也就在於此。”

“這本書博大精深,涵蓋的空間時間之大、包羅社會萬象人物之多,情節之復雜奇妙,結構之精巧,主題之廣泛,思考之深入,令人驚嘆。它討論了人類社會可能出現的各種形式,塑造了面貌個性迥異的各種角色,它思考人生的各種命題,愛情、親情、友情、性、倫理、道德、自由、革命、藝術、商業、時間、空間……以及生與死,它能激發你對生命宇宙展開無窮無盡的思考,拓展你的感受和視野,激蕩你的身心,它是當之無愧的經典。”這是電影《活著》的原著作者余華對《海伯利安》的評價!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首位堅持以批判現實主義創作,並且注重作品思想性的作家,余華的認可對林翰而言非常重要。

此外著名的才女蔣方舟同樣在自己主筆的《新周刊》上面提到了《海伯利安》這本書,她這樣寫道:“整本書構架龐大,質感厚重。伯勞鳥和光陰冢像是迷霧中的燈塔,神秘、恍惚、不可捉摸但是你又知道它確然存在。這幾個故事從各個側面對伯勞鳥和光陰冢進行了描述,但又不盡其然。讀完林翰寫作的內容,其中的信息像是上帝在宇宙中灑下了若幹星星,你可以看到星光,但是若無指引,斷然看不透這些星星組成的瑰麗燦爛、充滿詩意的星座,通篇毫不吝嗇對濟慈的贊美。這樣一部作品,相見恨晚,當得上是巨著。充滿詩意的太空歌劇!”

都說眾口難調,這些作家們的口味更是難以統一,能獲得絕大部分作家認可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現在林翰強悍的完成了這樣一個地獄難度級別的任務。

新生代的眾多作家都沒能達到如此水平,哪怕是蔣方舟本人也得羨慕林翰這個半路出家的科幻作家。

《上海文論》創刊於1987年,作為立足當代的文學批評雜志,它願意以文學的名義,關心一切知識分子都關心的問題,反對學報體跟含糊劃過的書評體,文章基本上都深刻而尖銳,能登上這本雜志的作品幾乎就沒有太差的。

在創刊三十年來,《上海文論》都沒有刊登過針對連載作品的書評,可這一次它打破了過往的歷史,讓《海伯利安》成為本期的封面力薦圖書,被訂購雜志的讀者們閱覽!

它以《最好的科幻》為標題,用了兩千余字詳細分析了一下《海伯利安》已經更新的部分,並且給與了相當高的評價:“林翰用一支生花妙筆,描繪了七百年之後的未來。小說見解獨特,故事錯綜復雜,可以跟伊薩卡·詹姆斯等世界科幻大師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