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國家天文台(第2/3頁)

這跟林翰記憶裏面原版《火星救援》電影的色調還有圖像已經趨於一致,只是在扮相上面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美國人的差別。

這在國人看來就是一部純粹的中國科幻大片,有拿過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的真正導演坐鎮拍攝,肯定要比林翰當初一介新人拍攝科幻片要讓人信服得多。

林翰默默打開微博搜索到《火星救援》電影的官微,然後點了個關注,他有必要了解一下這些電影的動向。

派拉蒙那邊,斯皮爾伯格依然在緊張的籌備當中,林翰寫出來的《侏羅紀公園》劇本已經正式定下來,現在他們就是在制作恐龍。

就算此時擁有了高端的CG技術,但派拉蒙這邊的特效團隊依然沒有放棄特效道具,他們用手工的方式作出恐龍的模型,然後讓電腦來進行控制,每一個類型的恐龍都會誕生!

這些仿真機器模型用於不同的場景,跟電腦制作進行合成之後消除明顯的BUG,這大概就是被成為實拍特效的產物。

用機械木偶的方式,建造一個可以跟演員互動的恐龍,從泡沫塑料開始制作模型,然後雕刻家再把模型具體化,比如雕刻出恐龍的肌肉、皮膚褶皺以及結構。

當然上色也非常重要,他們參考了犀牛、大象這些皮膚有大量褶皺的動物形象,利用噴槍在恐龍模型皮膚大規模上色,然後還用噴霧器做適當修補,最後才是畫家用細細的水彩筆做聯動。

在恐龍內部則是利用電纜線系統以及機械連杆原理運作,讓這只恐龍變得生動起來,會動的肌肉、能眨的眼睛,鼻孔會吐氣,喉嚨要能夠吞口水,越發接近真實性!

正因為要有如此多的工序,所以拍攝進度才很緩慢,不過後面的效果也會更加真實可信,一旦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拍攝其實沒有難度,科幻片難在前期的概念跟後期的制作!

這兩部同時瞄準明年暑期档的科幻大片也宣布了档期,還沒開拍的《侏羅紀公園》定在6月12日全球上映,而《火星救援》則是避開了這個暑期档炸彈,將時間定在7月1號,想必半個月之後的沖擊力不會太大。

兩部電影陸續上市,林翰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

三天後,林翰驅車在姚淩峰一行人的帶領下離開北京市區,沿著京承高速一路行駛到密雲主城區出口,然後順著導航奔向密雲水庫方向黑龍潭。

在繼續走了一段盤山路之後,林翰才一臉震撼的看到了這中科院國家天文觀測中心的射電天文觀測基地。

這也是《三體》小說裏面羅輯第一次接觸質子的地方,它是真實存在的!

二十八面直徑為九米的拋物面天線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字排開,形成射電陣列,如同一排壯觀的鋼鐵植物。這裏是國內早起的射電天文觀測基地,距離市區有一百多公裏,有目前我國最大的球面徑50米的射電望遠鏡!

遺憾的是這二十八面天線已經被遺棄了,因為有更好的觀測技術,但它們就像是一座記載歷史的豐碑,在日月風雨下見證科學的進步。

遠遠的,林翰就已經被這氣勢宏偉,仿佛擎天巨人般的50米天線折服,目前這個大功率的射電望遠鏡是為了探月工程而服務的,擔負起探月工程地面接收系統的重任。

三月的天氣還有些寒意,汽車越來越近後,就來到了基地的大門。因為要來住一晚,所以一行人率先來到了觀測站裏面的賓館放置行李。

觀測站內樹木很多,大多數已經枯萎,暫時還沒有到發芽的時候,倒是右邊的菜園裏面頗具農家風趣,似乎都能自給自足了。

“這座五十米口徑的天線,是深空探測射電天文的重要設備,原本它是老大,現在可不是。在上海跟佳木斯各自有一個更大的觀測站,佳木斯那個有66米直徑,上海那個有65米,咱們航天工業發展迅速的很。”

林翰坐在這個龐然大物的軌道基座上,擡頭仰望著難得一見的巨無霸,只可惜射電天線在白天時候不工作,釜狀體呈上仰式,一旦月亮升起,射電天線追遂月亮旋轉,釜狀體便呈側仰式。

“我們晚上的時候再過來接收信息,到時候可以來看看。”講解員知道大家來天文台的目的總不會是看那些荒郊野外的。

後面講解員一路介紹一路答疑,帶領林翰、姚淩峰一行人參觀了其余地方,然後才讓他們各自休息了一陣。

數個小時後,夜幕終於降臨,一輪圓月冉冉升起,那座射電天文望遠鏡上突然閃爍起耀眼的燈光來,這個龐然大物開始沿著軌道運轉起來!

頂部的接收裝置在自傳調試,經過一番螺旋運動後,這天線便朝向東邊的天空,正式啟動之後,來自嫦娥探月器的無線電訊號便被接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