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反轉(二)(第2/2頁)

人在激動時,首先表現出的是動作之後才是語言,或者兩者同時發生。

而你剛才的表現,卻是先假裝憤怒,言語反擊,然後才做出相應動作。

總結來講就是——順序反了!這表明你剛才在說謊,你並沒有那麽憤怒。

你難道忘記我是微表情專家了?怎麽這麽不小心。

你之前的表現可是非常好呢,讓我看不出任何異常。怎麽?這次遇到突發情況,超出了你原本計劃,你就不會應變了?看來我高估了你。”

聽完這段話,宋萬福眼神不敢再與金允浩對視,扭頭繼續辯解。

金允浩打斷宋萬福,直奔主題:“好了,試探完畢,我們來談談正事。”

金允浩舒服的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語的分析道:

“之前我心中一直有幾個疑問。

第一、殺手為何對我們的情況那麽了解。

開始我以為有內鬼為殺手通風報信,但我深入調查後並未找到內鬼痕跡。

而換個角度想,如果本案是由殺手推動的,也能做到詳細了解案情進度。

而推動這起系列案件的關鍵人物,就是你宋萬福。

你上訴,引我介入調查宋正浩搶劫毆打小學生案件。

你表現出不配合,又吸引我關注宋正浩案件背後的隱情。

你讓宋正浩故意露出馬腳,引我調查多年前張風哲失蹤案,進而查到張順民等人。緊接著殺手出現,接連殺害張順民四人。

可以說,我們的調查進度完全被你掌控,你才是這個案件的主導者。

別急著否認,我還有很多分析猜測沒說呢。

第二點讓我想不通的是:當晚殺手逃跑計劃非常詳細,但他憑什麽對周圍情況那麽了解,制定這麽周密的逃跑計劃。

調查證明,包括卡車司機在內外圍幾個小嘍啰制定不出這麽詳細的計劃。

於是我就在想,既然逃跑計劃不是他們制定的,那又是誰制定的,誰又能對現場情況那麽了解,誰又有條件勘查現場而不被懷疑。

隨後我鎖定了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你宋萬福。

也只有你具備這樣的條件。

你帶著宋正浩提前搬到那裏居住,自然對周圍情況了解。

而恰恰你是證人,你打探周圍情況自然不會引起我們的懷疑。

這是讓我對你最起疑心的關鍵點。

第三點,你想塑造自己精明的形象,但你卻在談話中說漏了嘴。

你對我個人情況太了解,了解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而且這種了解程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身後必須有很大的信息渠道。

換句話說,只有大勢力和大家族才能那麽了解我的個人情況。

作為離開商場多年的人,你又是如何詳細了解我個人情況呢?

這不讓人覺得可疑麽?

第四點,NIS追查曼珠沙華組織20多年,卻沒有扳倒它。

不是NIS無能,而是曼珠沙華手段太高明。

殺手行動前,定會制定周密的行動計劃,包括了解目標行蹤、勘查現場、制定行動方案和逃跑計劃等等。

勘查現場和制定行動計劃的人甚至要比殺手的作用更重要,更關鍵。

常理來講這類人的身份不亞於殺手,也應該是曼珠沙華組織的核心。

可NIS的人卻對我將,這類制定計劃的人是外圍人員,查不出什麽。

我覺得這說不通。

我個人為人,NIS之所以形成錯誤判斷,是因為他們找到的嫌疑人都是幌子,而真正勘查現場和制定計劃的人隱藏的太深,避開了NIS的調查視線。

我總結卷宗發現,能做到這點的人,只有……案件當事人。

也只有案件當事人最了解案情進展和周邊情況,幫助殺手抹掉作案痕跡,且不會被懷疑。

也只有這樣,才能一次次安然避開調查,讓調查者無功而返。”

聽完金允浩這段分析,尹國洪和申東海都不自覺的點頭認可。

分析不僅合情合理,更能解決所有疑點。

但是這裏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宋萬福依舊還是那套說辭:“我不知道您在說什麽。您說的這些跟我沒任何關系。而且這些都是您的分析,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我就是嫌疑人。”

宋萬福說到了點子上,金允浩並未拿出過任何直接證據支撐這段分析。

但金允浩真就沒有證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