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節:換個姿勢(第2/3頁)

康俊安不屑地白了杜安一眼,說:“那肯定是他對於自己的表演不滿意,不斷地想要更好的效果唄,不然還能有什麽原因?難不成還是他覺得自己表演的太好了,想要表現的差一點?”

看他這樣子,大概覺得杜安的問題侮辱了他的智商。

杜安呵呵一笑,道:“還真是,他就是覺得自己的表演太好了。”

康俊安一愣,然後狐疑地盯著杜安看,大概覺得杜安在忽悠他。

“其實也不是太好吧,就是他覺得有點不恰當。”

“這場戲的表現重點其實是那位特約演員和廣告牌,這看似是一場楚門的人物戲,但其實是一場靜物戲,是一場交代背景的戲,他個人太突出,重點就弱化了,這場戲也就沒有了意義。”

“他後來也看到了這一點,想要在自己和畫面的關系中找到一個平衡,所以他才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表演方式,希望達到一個兩者的平衡點,但是他一直都找不到。”

在幾十次的嘗試中杜安也看出來了,周星池明顯也同意了他的說法,只不過他不承認罷了,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找出一個完美地解決方案,而不是像杜安說的那樣簡單地采用第一次的鏡頭。

大概那在他看來是不完美的。

不過這個平衡點太難找了,他不停地調整自己的表演方法也找不到,以至於到最後他的思維都陷入了幹涸,無計可施了。

“其實我們都看到了,他真的很厲害,就這麽一場戲竟然能用這麽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表演,也真的是個天才了。不過他的思維太僵化了,只知道鉆牛角尖,這樣他是很難找到平衡點的,但是換個角度來思考就不一樣了——我們不要光從演員的表演上找突破口,從別的地方難道找不到突破口嗎?並不是。”

杜安侃侃而談:“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演員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換個角度,就能夠改變畫面的整體感覺了,比如說構圖。”

他的手在監視器定格的畫面上一比劃,“廣告牌是靜物,又是廣告商定制好的,改不了了,所以表現力上已經沒有辦法改動了,那位特約演員也是,他的表演能力就是這樣了,我們不可能指望他在一瞬間爆發出驚人的演技來,但是我們可以改構圖。構圖這麽一改,壓縮了他的個人空間,兩樣重點事物不足的部分用空間的優勢來取勝,來壓制周星池這個人,效果立刻就不同了。”

“在這裏,除了構圖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辦法,比如說從妝容上,從道具上,從燈光上,我們都可以用增添優勢的辦法來取得他個人和畫面的平衡。”

最後他做了總結性發言,“作為一個攝影或者作為一個導演,看到的東西要全面,思維也要靈活,在一個方向上走不通的時候換一個方向,說不定就能走通了。”

最後這一點才是他想要傳授給康俊安的經驗。

類似於他們現在這樣的例子,康俊安以後大概很難再碰到了,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卻是不變的。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的話,對於康俊安的攝影水平乃至於以後的導演生涯都會是一個益處。

聽完了杜安的話之後,康俊安靜靜地想了半天。

該說的都說了,真正地理解吸收就是自己的問題了,杜安也管不了那麽多。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他一拍康俊安的肩膀,“別賴在這裏了,該去工作了。”就把康俊安打發走了。

接下來的一場戲是宋甄的戲,是她的一段個人獨白。

第一天安排的戲都是杜安親自決定的,並沒有遵守一貫的規則,而是特意挑選了他想要的幾場戲出來。

周星池的那場戲中廣告的明顯程度是整部電影中數一數二的,杜安特意挑選這場戲出來作為第一場,是為了幫助他更好地認識到整部電影的性質、幫助他更好更快地進入到這個世界中,潛台詞大概就是“嘿,小子,這可不是你的個人舞台劇表演,這是一場真正的真人秀,我們有拙劣的群演,我們有無處不在的廣告植入,你除了處理好自己的個人表演外還要處理好和這些事物的關系”。

這一點同時也是對攝影組、對劇組的其他人說的,畢竟這是一部特殊的電影,杜安希望他們認識到這一點。

而宋甄的這場戲,主要則是為了幫助她更好地進入到她所飾演的這個人物中去。

雖然宋甄是杜安親自教導的,對於她現在的表演能力怎麽樣杜安心中有一個大概的評價,但是這終究是她第一次上大電影,面對真正的片場鏡頭,要在片場這麽多的專業人士面前表現出來——這和在他們的那個小劇場裏表演可不同。

他擔心宋甄會怯場,進而導致她進入不到這個人物裏去,那就糟糕了,因為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宋甄和他不同,她的表演明顯傾向於體驗派,被外界事物影響導致她進入不了人物的話,那麽她的功力就廢了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