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節:風潮(第2/2頁)

部分八卦報紙甚至開始爆料稱參與《解放日》演出的演員們片酬集體水漲船高,尤其是應巧漲得最厲害,這個只演出過一部電影的小花旦如今的電影片酬報價已經是五百萬,可以說是一夜成名。

說是跟風潮的熱度過了也好,說是深度挖掘也罷,當人們冷靜了下來後,雖然《解放日》還是依舊霸占著絕大部分媒體的頭條,但是已經從頭版的位置退了下來,同樣的,周二開始的報道中,杜安也從這兩天的神壇上走了下來。人們更多的開始關注《解放日》成功的背後因素。於是他們看到了投資,看到了演員,更看到了導演,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前段時間曾經出現過的“杜安傀儡論”又重新出現在了一些媒體的版面上。

部分次一級的報紙不怕影響,比較敢說,已經開始率先發言,稱就像《尋槍》一樣,在《解放日》中,杜安只不過是個傀儡,起到更多作用的還是張藝某和黃健新,甚或是解縉,杜安只不過是因為運氣好掛了一個總導演的名頭罷了。

甚至乎杜安自己都曾經承認過,《解放日》的成功和張藝某密不可分,是張藝某“自己超越了自己”。

中國民眾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心理,那就是:大報的廣泛言論不可信,小報似有道理的陰謀論才是事情的真相。在這種心理的引導下,很多人都逐漸開始覺得事情的真相還真就是這樣,也更符合他們心裏的邏輯——相比起一個入行3年還是半路出家的導演就打破了票房記錄而言,前紀錄的保持者自己打破這個紀錄才能合情理。

而且這樣的邏輯有蔓延的趨勢,以後甚至可能成為主流思潮,就像《尋槍》一樣,即使姜聞站出來澄清自己沒有欺負陸船,只是提出了一些意見沒有操控整個電影,但是沒人信,人們更相信他們心裏認為的——這片子陸船拍的出來?特麽就是你姜聞拍的!小樣別抵賴了。

娛樂圈裏面的水太混了,沒有人敢保證自己知道真相,更別提外面的這些群眾了,他們只能從最符合情理的角度去解讀。

而且《尋槍》那還是姜聞只擔任演員不進導演組的情況下,就傳出了這樣合乎情理的主流思潮,《解放日》裏張藝某可是進了導演組的,杜安也發表了相關的明確言論,容人們想象的空間就更加廣泛了。

於是一時之間,這樣的思潮開始逐漸蔓延開來,甚至就連圈內一些不了解內情的業內人士也不免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不過現在的杜安卻沒空理會這些新聞。

《解放日》在30號下畫了,他在周一的時候剛在尚海參加完《解放日》破紀錄暨完美下畫的慶功晚宴,第二天就直接飛到了北金,只是他此刻的心情卻不像很多外界人所揣測的那樣美好,甚至還有點糟糕,因為他接到了一個消息。

賈宏生可能無法出演《楚門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