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節:是個人物(第2/3頁)

杜安心下有些訝然。

他和方家的人都接觸過了,在他看來,方毅就是個有能力的中國傳統封建家長,方力敏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公子哥,混吃等死的那種,而方力勇是另一種典型的富二代——他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自身又很努力,加上平台起點高,幹一年積累的經驗抵得上普通人幹十年,這些內外的種種因素把方力勇打造成了一個精英。

這裏的精英不是那種給別人幹活的打工皇帝職業經理人類型,方力勇擁有不遜色於那些人的能力,卻因為出身、平台和人脈的關系擁有更廣闊的眼界,比起那些人來更有優勢,非要形容的話,可以用精英二代來比喻。

在杜安認識的人裏面,方力勇和尹安安差不多,只不過方力勇比尹安安更成熟,思慮更周全,尹安安還是有些嫩了。

在杜安看來,方力勇這種人是驕傲的——不是那種用鼻子看人的膚淺的驕傲,而是骨子裏的驕傲。他們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和剛剛掏完大糞的掏糞工相談甚歡不會有任何看不起對方,因為在他們眼裏,他們自己是最優秀的,其他人只是螻蟻,既然是螻蟻,又何必因為這個人是企業高管就看得起那個人是掏糞工就看不起呢?

反正在他們看來,其他人都是一樣的平凡,都是螻蟻,眾生平等。

這才是真正的驕傲。

尹安安是一個真正驕傲的人,方力勇也是一個真正驕傲的人,讓他們誇別人很簡單,他們不會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但是讓他們低下頭道歉,卻比殺了他們還難受,所以杜安從來沒有妄想過方力勇這樣的人竟然會對他鄭重道歉,結果他真這麽做了。

真是個人物。

“方總你言重了。”

杜安嘆了一口氣,一副很感動的樣子,說道:“實在不是我故意拖著,雖說這部戲我沒有投資吧,但是我也是拿分紅的,影片票房高了,我才能拿到更多的錢,所以難道我不想做好這部電影嗎?沒人會和錢過不去啊,我也不會。”

他這就是鬼話連篇了。

打一開始準備做這部電影,杜安就沒想過自己能從上面賺到多少錢,因為就他的判斷來說,這部電影其實不會賺多少錢,可能還沒有《飛越瘋人院》賺得多呢,他只是因為多種因素綜合考慮才要拍這部電影的。

“況且還指著這部電影沖擊一下明年的華表獎,說不定能再拿一個最佳導演,我萬萬不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啊。”

這句話比較靠譜,方力勇大概能信。

“我這麽做,當然也是有我的考量的。”

“方總你也看到了,《解放日》的營銷推廣一直沒有停過,我跟你說句實話,這放映一個月的档期內,我的營銷計劃已經滿了,你硬是要把《楚門的世界》擠進來的話,資源重疊了不說,起到的推廣效用還會被削弱,實在不是個好時機,而等到《解放日》下畫就不同了。到那時候,我的營銷計劃已經結束,有大把的資源位留給《楚門的世界》,而且若是《解放日》票房最終超過《英雄》成為票房第一的話,那不是更有轟動效應嗎?到那時候再順勢推出《楚門的世界》,推廣效果也更好。”

“超過《英雄》?”

方力勇把這句話重復了一遍。

如果《解放日》票房真能超過《英雄》成為票房第一的話,那麽還真像杜安所說,到那時候推出《楚門的世界》效果更好,但前提是《解放日》票房要能超過《英雄》。

方力勇說:“杜導,雖說現在《解放日》的票房勢頭很好,但是能否超過《英雄》……”

看樣子方力勇還是不太看好這個可能性。

由此看來,方力勇大概也是屬於“票房透支”這一派的。

杜安一笑,沒有嘗試著說服方力勇,而是反問道:“我當初說《解放日》能超過三十億不也是沒人信嗎?”

方力勇不說話了。

方力勇確實是個人物,不過是人就會有弱點,在杜安看來,方力勇的思想還是保守了些,講穩,不喜歡博,這從他當初沒有選擇下注賭自己是個能帶來無限利益的天才而是選擇拿走《電鋸驚魂》的穩定利益就可以看出。但是杜安卻覺得,很多時候做事還是要敢拼才行,尤其是瑞星在影視圈並不算大公司的情況下,你不拼一拼,非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要多少年才能趕上那些大公司?

在他看來,瑞星影視在方力勇的領導下,完蛋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想要迅速崛起也基本沒可能,緩慢增長,大概會是瑞星後幾十年的常態。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方力勇會推崇所謂更理性的分析,對《解放日》超過《英雄》不抱希望也是很正常的了。

這並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思維模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