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節:無招勝有招(第3/3頁)

於是沒有拿過錢的開始興奮地寫稿子,拿過錢的更是跟打了雞血一樣地寫稿子,一篇篇的報道出來更是給現在的情勢火上澆油,把《解放日》給燒得紅紅火火。

另外還有一些財大氣粗的報社甚至直接“打通”了中影這條線,從他們那裏拿到了相關的資料,之後順著中影給出的線不惜花費人力物力搭通了《解放日》幾大主要票倉的發行方,從他們那裏拿到第一手的資訊——經歷過上一周周票房的重拳猛擊,他們已經不想再等待一周才拿到數據這麽被動了,他們要第一手的資訊!

於是國內的媒體上罕見地出現了海外單日票房每日跟蹤通報的情況。

《解放日》美國9日單日票房,5300萬,英國9日單日票房780萬,澳大利亞9日單日票房860萬……全球主要幾大票倉9日單日票房,9200萬……

《解放日》美國10日單日票房,4700萬,英國10日單日票房,670萬,澳大利亞10日單日票房,710萬……全球主要幾大票倉10日單日票房,8170萬……

《解放日》的海外票房還是以近乎於國內票房兩倍的體量在壓制著國內票房!而這也是少有的海外壓制國內、國內人民卻不覺恥辱反以為榮的事。

《中國精神的偉大勝利》,已經有不要臉的報紙開始唱起了頌歌,在報道中大肆渲染,把《解放日》在海外市場莫名其妙的大舉獲勝歸結為“世界人民對於中國精神的認同”,“主旋律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還號召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多拍主旋律電影”,“弘揚華夏文化”,聲稱“主旋律電影是未來的主流”……

《人民日報》這樣的正統報紙就低調得多了,只是發了一篇報道,客觀地說了“《解放日》在海外市場引發了觀影狂潮”,說“我國電影工業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果”,對於很多人曾經隱隱擔憂過的在電影中“炸中南海”的電影情節倒是半點沒提,反而還特意點名了杜安,認為“一個國家產業的發展、真正崛起需要這樣有能力有理想有擔當的年輕人”。

這讓很多陰謀論者對於杜安“前途”的擔憂化做煙消雲散,同時,隨著這一系列的舉動,有一件事的動靜愈來愈大,快要壓制不住了。

那就是,關於《解放日》票房能不能超過《英雄》的猜測。

這個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的年輕人,是否能夠在歷史票房排行榜上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