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節:後期(第2/2頁)

剪輯工作就是在這樣討價還價的流程中慢慢過去。

等到剪輯工作終於完成,這部加上片尾字幕一共兩小時長的最終剪輯版本出爐之後,杜安和孔靜蕾說了拜拜,然後迎來了他新的合作夥伴,配樂師阿鯤。工作場合也轉移到了南揚市對外出租最頂配的一家配樂工作室:高配計算機四台,88鍵midi鍵盤兩個,吉他、鋼琴、小提琴、BASS、架子鼓……與此相對應的,自然也是不菲的租用費用。

配樂對於一部電影來說非常重要,一曲好的配樂,能烘托電影情緒,增強電影感染力,展現人物性格,讓整部電影錦上添花,甚至是起死回生。配樂如此重要,杜安自然也是舍得花錢的,為此租下這價格不菲的工作室他眼睛眨都沒眨。

花名阿鯤的這位配樂師學歷很豐富,把電科大、中音、川音輪流上了一遍,功底紮實,不過實戰經驗缺乏,到目前為止只給兩部電視劇配過樂——杜安還特意查了一下,那兩部電視劇甚至都沒能在任何一家電視台播出過!

不過這沒有關系,杜安當初就是看中了他功底紮實。

“我這裏想要一些激昂的音樂,振奮人心的那種,但是又不能太激昂了,要歡快一點,同時又要輕松愉悅的,呃,是不是有些矛盾?”

杜安指著正在播放的片段說道,旋即又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不怎麽懂音樂,不過你應該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阿鯤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比杜安大一些,加上留著絡腮胡,看起來年紀就更大了。聽到杜安的要求,他閉目思索了一會兒,又睜開眼笑了笑,道:“我能理解你的意思,鄉村搖滾應該可以達到你的要求,不過我現在沒什麽頭緒,最好還是先把這部電影看完,大概就能有點構思了。”

於是兩人就看著沒有配樂的版本直至看完,阿鯤又閉上眼睛想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才站起身來走到後面,拿起一把吉他調了下音,然後彈了幾下,又彈了幾下,斷斷續續的。持續了一會兒之後,杜安都看得有些不耐煩了,他才終於彈出了一段連貫的音樂。

“有點感覺了。”

杜安默默聽完後發表了意見。

阿鯤重新把聲音錄下來,又去了架子鼓那裏錄了一小段,再然後是電子琴……他把這些聲音一一錄了下來,然後熟練地用軟件把音軌匹配起來,最後放了出來。

阿鯤臨時創作的這段音樂不長,也就十秒不到的樣子,但是杜安聽完之後眼睛立刻就亮了。

“就是這種感覺!”

……

時間就在這漫長的後期制作過程中慢慢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