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節:兩難(第2/3頁)

這大概也是為什麽朱茜入戲這麽深他卻完全沒感覺的緣故了:在之前拍《電鋸驚魂》的時候他就知道了,朱茜是屬於那種體驗派的演員,演戲的時候會全情投入。之後他通過《雷雨》來試朱茜的戲的時候,可以看到朱茜逐漸在向方法派過渡,慢慢在嘗試體驗派和方法派兩種表演方式的融合,所以演技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終究還是以體驗派為主,所以一拍到《風月俏佳人》她就控制不住了。

要是一場兩場還好,偏偏他們這一段時間以來天天都是感情對手戲,一次次的感情投入,讓朱茜這個體驗派逐漸開始沉淪了——她慢慢地真把自己當成了齊薇,把杜安當成了方伯倫。

這是一個好演員的幸與不幸。

反觀杜安,就不一樣了——這貨演戲的時候壓根就不投入一絲一毫的情緒,純粹是靠著表現派的方法來演繹。按理說這樣的表演很難打動人,像之前在《電鋸驚魂》合作過的張亦和朱雨晨就有這樣的毛病,但是杜安不同。

作為一個表現派,他的表演實在太細了,細到每一個部分都做到了精雕細琢仔細琢磨的程度,有的時候甚至比朱茜這樣的體驗派表現得更好——畢竟電影也只是讓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情來揣摩他們的內在情緒,而不是真的能讓觀眾走進演員的心裏。杜安這樣精細的表現派,能夠很完美地將情緒傳遞到位,而體驗派有的時候太注重個人情緒不顧及鏡頭,反而不能讓觀眾很好地感受到他們的情緒。

“方法不同?”

寧皓突然來了興趣,拉著杜安問起來:“怎麽個方法不同了?”

於是杜安就將自己瞎琢磨出來的這三套表演方式一一闡述了一遍,寧皓聽著聽著,也不再椅子上搖晃了,邊聽邊思索起來,李倩的注意力也慢慢集中了過來,還把電視的聲音調小了。

他們一個是學導演理論和攝影出身的,一個只在一家私人的三流影視學院裏學過一年基本功,對於表演的認識都很淺薄,所以對於杜安這自創的表演理論很能接受,不像當初的張亦和朱雨晨那樣不屑一顧,反而越聽越覺得是這麽個道理。

“……基本上就是這樣了。我猜朱茜也是因為體驗派的方法用太多,入戲太深了,這才把自己套進去,並不是真的喜歡上我‘杜安’這個人——換言之,她喜歡的其實是方伯倫。”

杜安最後做了一個總結發言,拿起手上的罐頭喝了一口椰汁。

因為他這段講話太長,寧皓很狗腿地跑去拿了三罐椰汁過來——盛德酒店算是三星級,房間裏市面上的飲料基本都有,隨便拿,只不過費用都會結算在房費裏。

“喝水就行了,拿什麽椰汁?這都是錢啊。”

杜安喝著椰汁還喋喋不休——沒辦法,他現在滿腦子都是錢和拍攝,其他什麽都裝不下了。

他說著說著,轉頭看向寧皓,打算再教育他一下以後要懂得節省開支,卻發現寧皓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看得他有些發毛,“幹什麽?”

寧皓又看了他半晌,這才嘆了一口氣,道:“杜導,你不去中戲教書真是可惜了。”心裏覺得某些人有些好笑:那些中戲北電系的人,一口一個“道德敗壞”,一口一個野路子,就是不知道他們這些正兒八經科班畢業的有沒有這樣的理論高度呢?

再一想又不對:自己可是北電出來的,他這一諷刺不是把自己也諷刺進去了嗎?

李倩的側重點則不在這上面。

她正兩眼發光地盯著杜安,甚至都動手了——她也不去保護遙控器了,把手裏的椰汁罐頭往床頭櫃上一放,整個人往前爬了兩步爬到杜安身邊,抓著杜安的胳膊就問道:“杜導,那你看我是什麽派的?”

杜安隨口道:“表現派。”

確實,李倩到底經過了一年的基本功培訓,和張亦還有朱雨晨一樣,都是表現派的底子——那些學院似乎教的都是表現派。

不過雖然都是表現派,但是李倩的演技和那兩人還是有些差距的。

李倩又追問道:“那杜導你是什麽派?”

杜安接著道:“也是表現派。”

李倩像中了大獎一樣兩眼發光,“那我豈不是以後也可以跟杜導你一樣厲害了?”

在拍攝的這段時間內,她可是對杜安和朱茜的演技欽佩不已——這兩個家夥簡直不是人,怎麽演怎麽有。

面對李倩的話,杜安鼓勵了一句:“很有可能,加油。”心下卻有些不以為然:李倩的演技他都看在眼裏,太稚嫩,也不擅長用腦子演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過優點也是有的,那就是這個演員喜歡學習,這是個好習慣。

跟話題重點都不知道歪到哪裏去了的李倩不同,寧皓緊抓重點問道:“杜導,聽你剛才的意思,那就是表現派不需要投入感情,而體驗派需要投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