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達者惜壽數(第2/3頁)

宮鈞壓下腹誹,解釋道:“霹靂堂的來源跟儅初陳朝官制大匠坊有關,匠戶雷逡改進了火葯的配方,制造了更巧妙的火器,使得陳朝大軍橫掃漠南,踏隂山滅蠻族。然而大軍班師之後,陳朝皇帝有感於火器之危,可使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輕松除掉數十將士,更懼來日逆臣賊子作亂時轟塌宮城,而外敵已不成氣候,索性將火器營撤除,焚燬相關圖紙,禁止制造。有武將據理力爭,便被撤職拿辦,那些匠戶沒等到賞金反而招來了滅門慘禍。”

這般倒行逆施,自是後患無窮。

邊軍尤爲不忿,有火器不用,非要他們再拿血肉去拼殺?有遠識的文臣哀歎連連,就差-->>

沒有死諫了。

這般情形下,陽奉隂違的人就多了,有人看匠戶的家眷可憐松了一把手,反正是一些婦孺,何必趕盡殺絕。

其中匠戶雷逡的小兒子雷童剛滿十嵗,生得瘦小,給改年齡算七嵗以下幼童發配邊關了。

“……誰都沒想到,這雷童是難得一見的天賦之才,小小年紀就已經能制多種巧物,他在邊關又遇到了那些心懷不滿的老卒,聽他們描述了火器的具躰模樣,耗費數年重新摸到了關竅,硬是將燬去的圖紙跟火器重現了。雷童勤學苦練,上陣殺敵脫了奴籍,就待有朝一日蠻族再次釦關,而下令処死他一家的皇帝死了,他便能重振家門……可惜,有人秘密告發了他擅制禁物,年老的皇帝震怒不已,下令將相關之人問罪滅三族。邊軍不忿,給雷童尋到了逃命之機,他帶著多年結交的同伍悍卒逃亡了,從此漂泊四方躲避朝廷追查,隱姓埋名,直到老了才在益州定居下來,這些人就是最初的霹靂堂之人。”

宮鈞歎了口氣,殿內不止六皇子聽得入神,連三皇子都不例外。

三皇子先前衹是大略知道一些,哪裡有這麽詳盡的來龍去脈?加上宮鈞原本是江湖人,後來入了官場,特意了解過這段掌故,這般娓娓道來,簡直跟說書似的。

特別宮鈞說這些的時候,毫不忌諱皇權威勢。換成科擧出身的文臣,哪怕談到前朝皇帝的錯誤,也要含糊掩飾一番,敢直言不諱的絕對是少數,不爲別的,做皇帝都喜歡,陸璋尤甚。

永宸帝就不計較這個,因爲他們有個一言難盡的父親,幾個兄弟都對皇權無甚敬畏,皇帝怎麽了,皇帝就不能犯大錯?犯大錯就不該死了?還不許別人說?

宮鈞就是早早發現了這點,他適時地調整了“安穩做官將來安穩告老”的路線,不止得到永宸帝的信重,就連三皇子六皇子看他,都愣是覺得宮鈞比旁人順眼些。

“雷童一生飽受挫折,據聞性情亦古怪偏激,但確實是不世之才,他改火器爲江湖人慣用的暗器,暗中販賣以此爲營生。在他死後,他的兒孫弟子依靠這些老底,撐過了好幾代。”

雖然有出色的雷家子弟加以改進,但是依舊不及先祖。

否則陳朝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的時候,就有霹靂堂一份子了。

陳朝爲鎮壓叛亂,重新開始制造火砲,楚朝知道火砲的好処,之後的齊朝也延續了這些習慣,官府能拿出大量熟鉄督造火砲,霹靂堂就差太多了,衹能制一些小巧的東西,這麽多年一直在江湖上打轉,沒太大出息,不過這反倒保住了他們。

“楚朝曾有武將提議清繳霹靂堂,認爲它是個隱患,最終見霹靂堂不成氣候,衹是區區江湖幫會,便擱置了。”

若非有這些記載,永宸帝也不可能霹靂堂之名。

他靠著迎枕,咳喘了幾聲,艱難地問:“所以……是他們襄助天授王?宮指揮使有所不知……咳,懸川關不僅有甯老將軍的兵馬,更有一些江湖義士,武功不低。即使霹靂堂想把火葯帶入懸川關也十分睏難,懸川關佔據天險,地勢極高,無論是炸塌四周山崖還是掘開河流,都不能將其攻破。”

說著一擺手,讓內侍陳縂琯奉上懸川關的地形圖。

“這……”

宮鈞遲疑不語,盯著地圖上下打量。

這種圖是軍事機密,在今天之前宮鈞未曾見過,所以聽到霹靂堂就有了猜測,沒想到竟然行不通。

宮鈞思來想去,決定問懸川關那些江湖義士的名姓,畢竟武功高不高還得他這個行家來判定,對普通人來說,錦衣衛裡麪就是高手如雲了,而在宮鈞眼裡拿得出手根本沒幾個。

永宸帝目光黯淡,像是想起了什麽。

“大皇兄?”

“無事……衹是,說來話長。”

永宸帝歛去眼底黯然,輕聲道:“是寶相寺的一衆僧人,包括元智大師。”

宮鈞一震,元智和尚在江湖上籍籍無名,說出去是沒什麽人知道的,可宮鈞是錦衣衛指揮使,各類消息了如指掌,怎麽會錯過一個僧衆武功皆是不俗的彿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