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聰明的標準(第2/2頁)

看來石澗仁當初踏上江州的土地,第一份工就在碼頭區域那片批發市場當棒棒,還是給了他一些難以磨滅的心理暗示,兜兜轉轉還是在做批發生意。

不管怎麽說,他自己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打磨大唐網,修正以前的設定,譬如一位在波蘭乃至周邊國家都做燈光照明生意的商人就談到自己對這方面的中國產品非常有興趣,因為以他代理熟悉的歐洲品牌來說,價位動不動都在中國產品的五到十倍,如果中國產品能夠把質量提高到差距沒那麽大,或許他完全有興趣全面代理這方面的產品推廣。

同款同類型的兩盞燈,也許外觀都能做到差不多,但點亮以後,中國產的就是要差點,而且無論是照度、色度、色溫、流明數乃至最要命的衰減,中國貨總是能一下就分出來,這位商人還特別帶了兩盞中國燈泡過來,就在客房裏擰上給石澗仁看:“這是我在俄羅斯市場購買到的,您看看,中國同一家品牌生產完全一模一樣的燈,就這麽點亮,都能有這樣大的區別,這種產品,我就算明知道裏面利潤巨大,也不敢做,歐洲市場把標準,看得非常重,標準!中國人做的東西就是沒有標準!”

不得不說,哪怕聽見凱特說中國人那些缺點,都沒有現在親眼看見兩盞燈點亮,給石澗仁帶來的羞辱感強烈。

當初陶玉峰說不跟日本零件比質量,咱們就廉價傾銷產品給東南亞市場,可能真的能行,但現在要想踏進歐洲市場,顯然歐洲人和東南亞人對於質量的要求是天壤之別。

唐建文不止一次的談起過日本人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還有德國產品的精細嚴謹,而中國人似乎骨子裏就有種怎麽賺錢怎麽來,能做到七分就交貨,那絕不費事搞到八分,如果三五分能糊弄過去,那還寧願花心思鉆研怎麽才能又快又省的搞出三五分來,這種方向上的錯誤,就跟耿海燕老爸鉆研用豆腐幹炒出回鍋肉的味道來差不多。

差不多就行了,費那麽大勁幹嘛?

這是中國人好多年來做事的態度。

石澗仁忽然想到點什麽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