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付出與收獲(第2/2頁)

不過日本人的反對已經無關緊要,1917年2月28日,這份協議簽署了。

一封電報從北京發往了紐約,而接到了這封電報之後,約翰·亨特拉爾把自己關在書房裏整整一天的時間。大部分的時間裏,他都呆呆的站在窗戶的前面,看著窗外那剛剛抽出綠芽的小樹林,一動也不動,愣愣的出神……

……

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在原本的歷史上,無論日本人的蠻橫也好,英國人的偏袒也好,巴黎和會的失敗也好,其實都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人喜歡把責任歸在國家的弱小、列強的欺壓和政府的軟弱上,但是在約翰看來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同樣還因為中國在一戰中你根本就沒起太大的作用。

宣戰很晚,也沒有出兵。

對於英法等列強來說,中國人在一戰中的作用除了提供資源和部分簡單的工業品,並且派出了一些勞工之外,最大的作用或許就是沒有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了。所以當戰後巴黎和會召開的時候,英法等國自然不會給中國什麽好臉色……

所以約翰才會發出那封電報,建議袁大頭出兵!

這一段真實的歷史,事實上約翰並不是很清楚。他上輩子曾經看過一些網絡上的文字,一些與他固有印象中絲毫不同的文字,比如說北洋對德宣戰的時機選擇,比如在巴黎和會上的努力,比如後來借機收回外蒙古等等,只不過終究是無法確定的。但是有一點約翰可以肯定,1916年底還沒有稱帝病死的袁大頭,一直都在糾結是否要向歐洲大陸派遣中國的軍隊!

老家夥同樣也很清楚,想要獲取就必須要先付出!

所以在接見了約翰·亨特拉爾派來的密使,得到了一系列的保證之後,經過一夜的考慮,袁大頭毅然決然下了決心:派兵去歐洲!並且除了大規模的派兵之外,他還全力說服了政府的其他高層,決定派出更大規模的勞工到英法的工廠中做工!

用一些中國人的命換利益,袁大頭認為值得。

而且在約翰·亨特拉爾先生的分析中,如今的歐洲戰場上雖然德國還略有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已經不會太久了。隨著協約國開始占據上風,等到中國軍隊抵達歐洲的時候,勢必將會轉入戰略反攻階段,傷亡不會那麽慘重。至於說那些中國勞工,只要有足夠力量的監管,原理歐洲大陸戰場的他們不會受到什麽傷害,而且除了薪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會受到現代工業生產的訓練,回國後就是合格的熟練工人……

在約翰看來,這同樣是劃算的事情。

或許中國軍人會傷亡不少,甚至損失慘重,但是只有經過了歐洲大規模現代戰爭的洗禮之後,他們才能真正掌握現代戰爭的法則,掌握亨特拉爾財團那些現代武器的精髓,在之後的戰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想來想去,約翰都認為中國必須要參戰!

損失是一些士兵的生命,但是收獲除了中國訴求的收回特權、取消貸款等國家利益之外,還可以培養真正的精銳、大量的熟練工人、更多的物資訂單,以及協約國的好感。約翰很清楚中國現在參戰是最好的結果,因為他知道時間已經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