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驚人的門診量(第2/2頁)

“什麽?四百人?!”

即使早就有了心理準備,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約翰也忍不住心中一驚!

四百人的門診量,是一個什麽概念?

這要放在一百年後的中國,四百人的門診量幾乎相當於一個普通縣醫院的水平,這個數字放在1889年的紐約,足以讓約翰·亨特拉爾先生嚇一跳了!

這個數字,真心很了不得!

別看後世京城隨便一家三甲醫院日門診量都有幾千人,最誇張的甚至可能上萬,其他各大城市的大醫院門診量也都有數千人,但是別忘了,那是因為中國的醫療資源嚴重不均衡的緣故。少部分的城市和少部分醫院集中了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造成一旦患了大病病人們就只能去這些醫院治療。

但是在這個時代,就是完全兩個概念了。

別看現在的紐約人口遠超後世一個縣城的人口,但是這個時代也有它獨有的特點。舉個不恰當的例子,1889年的紐約有點兒像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城市,大量的移民就像農民工一樣蜂擁而至,而他們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為了溫飽而奔波,基本上是看不起病的。而真正有錢看得起病的人,也很少會去醫院,更多的是請醫師來家裏診治。

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達到了四百人的門診量!

看著約翰一副驚詫的樣子,奧斯勒和托馬斯兩人相視一笑,心中同時升起了一種叫做滿足的情緒。

誰都知道,這四百人來的有多麽不容易!

當初亨特拉爾先生如同神來之筆的藥物半價策略,讓亨氏綜合醫院的門診量瞬間破百,然後一口氣沖到了兩百人的水平線上。之後雖然半價取消了,但是因為醫院的名氣已經打響,而且醫院的環境很對那些中產階級和部分富人的胃口,再加上闌尾切除術的技術獨步全國,讓醫院的門診量一直穩定在一個相當不錯的水平上。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去年下半年!

奧斯勒來了,這位已經頗有名望的內科醫師來到了亨氏綜合醫院,擔任內科主任一職,吸引了不少看名氣選擇醫師的病人前來就診;維生素理論來了,亨氏綜合醫院免費收治佝僂病等;白喉抗毒素血清來了,埃爾利希和奧斯勒合作將這種神奇的藥物第一次應用於臨床,用最短的時間轟動了紐約城,讓亨氏綜合醫院的名聲大噪,幾乎瞬間超越了哥倫比亞學院和紐約內外醫師學院等幾家醫院!

短時間內,醫院的日門診量曾經突破八百人之多!

可惜的是抗毒素血清只能小規模的生產,用來進行臨床試驗,大規模生產還要等到今年年中的時候,所以幾次登報進行說明之後,門診量又迅速的降了下來。只不過名氣已經打響了的亨氏綜合醫院,吸引來了更多的病人,門診量開始在三百和四百之間浮動,直至穩定在四百左右!

這個數字,不知道讓多少人跌破了眼睛。

就連見多識廣的奧斯勒也是驚訝不已,從當初在歐洲留學到回加拿大,再到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內科教授和費城臨床醫學會主席,他還從來沒有見到一家醫院發展速度能如此之快!甚至在他的記憶中,好像還沒有哪所醫院的門診量能達到這個水平!

四百人,這個數字耀眼的讓人眩暈!

當然,這個奇跡幾乎是不可復制的,因為沒有誰會投入如此巨大的資金去建一所醫院,豪華的如同酒店一樣,也不會有哪個醫院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面拿出闌尾切除術、維生素和白喉抗毒素血清等重磅級技術,也沒有哪個醫院敢大手筆的用半價磺胺來招攬病人,甚至除了這裏,還沒有什麽地方能夠在冬天提供如此溫暖舒適的看病和住院環境……

奇跡之後,是一種必然!

看著因為這個消息而驚喜不已的約翰·亨特拉爾,奧斯勒深吸了一口氣,不由得再次慶幸自己當初下定決心來到這裏,也對自己現在正在籌備的醫學院越發的期待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