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2頁)

擁有“先皇”遺旨的他,很快將瑞王、康王收歸旗下,率領大軍,擋住了意圖南下的匈奴腳步,而且依靠民心,打了幾個大勝仗,漸漸又得到了一些觀望勢力的投效。

反之,匈奴的內部紛爭不斷。

鮮卑族突然襲殺右帳,然後不等匈奴王問罪,就帶著部下叛逃回鮮卑。左帳趁機想收歸右帳下部,匈奴王不肯,雙方起了沖突,匈奴王的幾個兒子渾水摸魚,各自為政,幾乎將匈奴搞得四分五裂。

瑞王借機進攻,終於於兩年後,把匈奴逐出了大越領土。

瑞王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繳兵權。

遺旨後半段對他來說就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他必須把劍卸了。

奈何……不太成功。

已經順利混成瑞王大公子元騁心腹的包文直早早地看出端倪,讓瞿漁暗中給端王傳信。

端王搶在瑞王動手之前,先一步逃回江南,臨走前不忘派人通知康王。康王雖然出發遲了一步,但勝在狠心,連夜拋下家眷,奔赴親兵所在的津衛所,擺出魚死網破之勢。

瑞王投鼠忌器,只能忍氣吞聲,下旨安撫了一番,還給他們家中稍微出挑些的庶子封爵。這招既小人,又陰險,挑撥得明目張膽。

但端王康王也不傻,左右是賞賜,收了再說,東西落到口袋裏,還有其他的操作余地嘛。

於是兩人遙領了,反正回京都是不可能再回京都的。

見此情形,哪怕瑞王不喜歡大兒子,為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真的送到端王、康王後人的手中,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追封原配為元後,封他為太子,將人保護得密不透風,生怕掉了一根毛,皇位就真的旁落了。

瑞王在位十五年,因為自身上位不正的緣故,對其他子嗣看管嚴格,確保了駕崩後,皇位順利交接於元騁。

自此,大越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