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支付寶與貝寶

四大銀行的代表大驚,貝寶竟然也是馮的公司?!

貝寶並不是易貝開發的,而是另外一家公司開發的,不過他們第一個大客戶,就是易貝。易貝曾想要收購貝寶,但卻被基裏連科叫停了。

因為貝寶,已經先被馮宇收購下來。

當初易貝計劃花費三億美元,收購貝寶,可是貝寶的股東卻認為,貝寶的價值很高,最少值六億美元。雖然此時,貝寶還未上市,市值還不值一個億美元呢。

雙方的價格相差一倍,自然談判沒可能成功。不過馮宇卻大手一揮,讓拉爾夫去談,價格高點無所謂,重要的是,一定要快。

結果在馮宇不惜代價的情況下,六個億美元,直接將貝寶買下來。同時給予貝寶兩位創始人,各百分之四的股份,讓他們繼續管理貝寶。貝寶的原技術團隊,也被獎勵了百分之二的股份,讓他們繼續為貝寶做技術上的支持。

有了貝寶,馮宇為什麽還要開發支付寶呢?

原因有兩點。第一點,貝寶與支付寶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第二點,那就是一家公司做到事實壟斷後,必然會受到整個行業的針對,比如微軟,不就差點被強制拆分麽,而亞虎,則已經被拆分成亞虎美國,亞虎亞洲,亞虎歐洲等公司了。

與其被拆分,不如自己弄出來一個競爭對手,那就不會形成壟斷了,而且能夠更加全面的,占據第三方支付平台這個市場。

前世貝寶跟易貝的發展方向就有很大不同,貝寶相當於網絡信用卡,而支付寶,則相當於網絡儲蓄卡。

貝寶設計之初,就是基於網上銀行,慢慢的發展為虛擬信用卡。而支付寶的設計,是以支付擔保為基礎的,擔保才是核心,慢慢的向著虛擬儲蓄卡發展。

貝寶有昂貴的手續費,這是貝寶的主要利潤來源。而支付寶則主要是帳,無論是資金的沉澱,還是基於消費數據數據而得到的大數據價值,都比那手續費更為重要。但這一點,就動了那些銀行的利益了。

所以前世貝寶發展的很快,但支付寶在國外發展則有些慢,因為受到那些銀行的抵制嘛。帳這種東西,當然要銀行自己知道才最好。

貝寶傾向於保護買家,只要買家有異議,就可以拒絕付款。而支付寶則傾向於保護賣家,亞馬遜是B2C模式麽,賣家就是公司自己啊,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買家拿了商品,卻拒不付款。

貝寶更適用於喜歡超前消費的西方人,而支付寶則更加適用於不喜歡超前消費的亞洲人。哪怕是在馮宇重生前,很多華夏人一輩子也沒用過信用卡。而在歐美等很多國家,到了歲數可以申請信用卡的時候,他們都會趕快申請。

信用卡可以刺激消費,但容易形成次貸危機,也就是所謂的套刷。不需要你有收入,從A銀行貸款消費,然後從B銀行貸款,還A銀行的信用卡,再從C銀行貸款,還B銀行的信用卡。

貸款、還款積累到一定金額後,透支金額還會因為信用的提升而提升,看似是一個永遠不用賺錢,而就能有錢花的好辦法。

但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麽這個人就會破產了。破產的話,就會形成一個壞賬。一個人兩個人無所謂,但當一百萬,兩百萬人都這樣的時候,甚至更多人這樣的時候,那麽危機就來了。

所以說貝寶跟支付寶,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未來可以展開一定程度的合作,但絕對不會合並。

當然,前世的時候,支付寶受限在華夏發展,結算貨幣為RMB,而貝寶則含著全球通用結算貨幣美元這個金鑰匙出生,所以支付寶才會在開始,一直被貝寶死死的壓制住。

但隨著支付寶進軍美國後,支付寶不就打了一個翻身仗麽。支付寶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那麽高昂的手續費,這部分錢,支付寶承擔一部分,銀行免去一部分,給予客戶最大的優惠。

反正支付寶有帳在手,不怕沒有賺錢的機會。更何況支付寶還有一個七天延遲結算的特點,讓支付寶有更充足的現金沉澱,相當於可以拿客戶的錢去投資賺錢。

如果在馮宇的指揮下,投資還賺不回來那點手續費,那支付寶也太失敗了!

而且貝寶和支付寶還有一點很大的區別,那就是貝寶的賣家可以即時提現,而支付寶,除非買家確認,否則就等七天吧,甚至買家還可以進行付款延期。

兩種支付平台,還有一些其他的不同之處,當然,他們也有相同之處,那就是都專注於在線支付業務,主要業務體,也比較類似。

這些細節,馮宇當然不會解釋給這些銀行代表們聽,說白了,貝寶他們能夠輕松接受,還能因此獲得不錯的利潤。可是支付寶就不同了,這相當於分走了他們很大一部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