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線索(第2/2頁)

但同時,在史密斯教授眼裏,華夏也是貪官的天堂,這個統治集團與已經滅亡了的大清王朝一樣,差不多已經集體腐朽了。在華夏,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腐敗。他說私自增加稅種在華夏已經成了慣例,什麽剿匪稅、抽丁稅,種類繁多。盡管任何一種新增稅都不是很多個人的一份不超過1英鎊,而全縣征收的這筆小錢加起來就是個大數目,縣裏的官員與市裏的官員,甚至省裏的官員都是要分成的。

史密斯教授還說,華夏的整個公共服務體系都因貪汙而腐朽了,官員們不管是應得的薪俸,還是可拿可不拿的、拿了也不算犯法的灰色收入,都照單全收,官員受賄成風,向上賄賂成風。官場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意思是,即使是當一個清廉的知府,三年時間也有十萬兩白銀的回報。

很多官員的職務是通過公開的買官或者秘密地行賄“跑官”得來的,他們為了當官支付給政府或者上級官員大筆錢財,為了盡快收回成本,為了繼續往上爬,把官做得越來越大,各級官員想方設法地聚斂錢財,他們想出來的匪夷所思的刮地皮的名目繁多得超乎我們的想象,亂七八糟的沒有來由的苛捐雜稅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聽完史密斯教授的課,我整個人的感覺很不好,羞愧或者說是憤怒,我分不清。

……

前面幾個筆記本記錄的都是黃廣英老人年輕時候在英國留學的見聞,其中絕大多數是關於西方人如何看待華夏的,同時偶爾也會對時事進行或長或短的評論。

盡管這些都是黃老的一家之言,但是對於現代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借鑒的,尤其是對於那些研究民國歷史的學者而言,更是不錯的現實史料。

翻看了一會兒,修煉並沒有找到有價值的線索,這時南宮鵬飛提醒他從時間上尋找。說淞滬會戰是民國二十六年的事情,看看那個筆記本上是記錄那一年的事情,或許會有收獲。

照著南宮鵬飛的提示,徐應龍果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