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真實的意圖(第2/2頁)

中科院院士可不是單單講究貢獻的地方,除了個人對社會對國家有重大貢獻以外,更需要在自身從事的領域有著旁人無法企及的學識高度。

專業知識這一塊,除了個人的天分和努力之外,更需要的就是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只有在漫長時間的洗禮下,專業知識才能夠經過反反復復的認識,才能夠真正理解和建樹。

林源一個還沒結婚的年輕人,竟然被推薦院士資格,在很多人的眼裏,簡直就是開玩笑,甚至有激進的人公開質疑,現在是不是中科院這最後一片凈土也變質了?也要搞暗箱操作了?一個毛孩子就能獲得資格,那是不是說以後可以隨便提名了?

最後,是謝志坤,王博淵,左益心,田淵博,周傳亭這幾位泰鬥級別的老中醫人,聯合了中醫領域中諸多的有名望的人,聯名向衛生部建言,林源在中醫各領域,從診斷到用藥,再到針灸,都是行業內最高水平的代表。

林源乃是禦醫世家傳承,其診斷方面的望氣,是林家的絕學,也是中醫診斷最高水準的代表。

其家傳的續命丸,無論是從制藥環節還是從成藥效果來看,都可以稱得上是中成藥極致典範的代表。

林源家傳的針灸絕技,燒山火和透心涼,是針灸領域的巔峰代表。並且,林源在家傳絕技的基礎上,已經摸到了傳說中的斷生死境界。

也就是說,林源的所有中醫行業門類專業,都是能夠代表中醫最高水準。因而,林源獲得中醫方面的院士資格推薦,是建立在絕對的實力之上的。

王博淵甚至提出,如果中醫只能有一個推薦名額,那只能是林源,黨少波跟林源比起來,不夠資格。

在一幫老前輩的極力推薦之下,季望樓頂住了壓力,把林源和黨少波一起推薦到了華科院。

華科院對於院士提名者,從來沒有培訓過。因為能夠獲得提名推薦的,都是在各行業領域中特別突出的。

這樣的人一般都已經功成名就了,就不需要華科院的培養。

但這一回的情況很特殊,是有著國家層面的戰略發展背景的。國家要大力扶持中醫,需要有中醫方面的大家。

如果中科院沒有中醫院士,很顯然在醫療衛生領域,其權威性是無法跟西醫抗衡的。

中科院的原則不會變,那就是不夠資格的提名推薦人,絕對不會授予院士資格的。但考慮到中醫提名推薦的特殊性,才搞出了這次的培訓。

林源十分感動,這些老前輩為了培養他,真的是不遺余力。不過,他也有困惑的地方,華科院的培訓,內容可不是跟中醫有關啊。

華夏最著名中醫人,可都在這兒坐著呢,中科院進行的培訓內容,按照季望樓的說法,可跟中醫風馬牛不相及啊。

林源說出了這個疑問,謝志坤笑道:“這是季部長跟中科院的權宜之計,共同商量個培訓計劃。實際上,參加培訓的人,差不多都是這次跟中醫改革推進小組有關的人員,這些人也是為了那兩個推薦名額爭得不可開交的人。”

要不說華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爭鬥就會永不停歇。

中醫推進改革,根本就離不開國家相關部門的參與,尤其是衛生部這個衙門。

季望樓雖然是部長,但下面的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力。中醫推進改革的工作,要他們去做沒問題,但個別人認為,從中撈取點利益也沒問題吧?

從爭院士推薦資格,再到隱晦的要官要錢,反正什麽樣的人都有。

季望樓生氣上火也沒用,因為改革所涉及到的東西就是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用人就要有官。

涉及到了利益,就要談錢。季望樓就像是個家長一樣,總得方方面面照顧到吧?一個中醫推進改革,看上去就是一些政令出台,可這個過程,需要太多人的人去做工作了。

索性,季望樓就請中科院幫忙,舉辦一次培訓,培訓的內容是以思想教育為主的,反正專業培訓太難了,就用這些課程,來敲打敲打那些總是想著利益的人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