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正題(第2/2頁)

然而,在華麗的數據之下,隱藏的卻是令人隱隱不安的事實。

中醫診所倒是多了,人們也願意到中醫診所治療。但因此而引發的醫療糾紛,也呈現出飛躍式的增加。

林源從衛生部得來的數據,發生在中醫治療上的醫療事故,糾紛,幾乎是呈年增長一倍的勢頭在發展。

這樣的現象,進行具體分析之後,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因為事故糾紛的增長率,跟陸續注冊的中醫診所的增長率,基本上是持平的。

正因為從業人數增加了,所以產生的事故和糾紛,也在保持著增加的勢頭。

不過,中醫人不能因此而原諒了發生的這些不良現象。

分析起來,這些醫療事故中,大多數是因為從業人員專業水準差造成的。從診斷到治療,再到用藥,都存在著極為明顯的瑕疵甚至是錯誤。

而處理這樣的醫療糾紛和事故的時候,依照的是西醫的從業標準,先看看從業人員有無從業資格,然後再看治療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

就整個處理過程來看,無論是衛生部門還是從業人員,都是不對稱的管理和從業。打個比方,就好像是處理雞瘟的時候,拿著管理鴨的辦法,這很顯然是不科學的。

這種不科學的處理方式方法,一直延伸到中醫從業的各個領域。

中醫藥市場,同樣是存在這樣的現象。

管理者有自身的原因,從業者的原因則更大。

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已經成了中醫藥市場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林源以自家的續命丸為例,因為綬參草這味主藥的制約,幾乎到了無法在炮制的邊緣。因為制作流程工藝的繁雜,要想取得續命丸的真正效力,通常需要十幾天,才能夠煉制出一顆。

在拍賣會上,曾經創下了最高六千萬的拍賣價格。

這個價格高麽?

有些虛高。

但是,有些虛高的價格,恰恰是市場對於這種成藥需求的集中體現。

南雲的周記制藥廠,廣雲的百仕集團,都有自己的主打中藥產品,因為恪守著祖輩留下來的傳統,周記制藥廠和百仕集團的中藥產品,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相比之下,有很多的很好的中成藥,面臨巨大的商業利益的時候,因為恪守傳統制造工藝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就忽略了對原料采購,以及制作工藝的嚴格要求。

市場是殘酷的,當你糊弄消費者的時候,消費者選擇了用腳投票,忽略質量的產品,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中醫所涵蓋的各個行業,都急需一種規範化的管理。

然而,用時下的標準去規範中醫,並不能取得完全有效的效果。

那麽,用時下的標準不行,傳統流傳下來的從業道德標準行不行呢?

事實上,當我們把目光重新放到中醫各種傳統規矩中的時候,我們會赫然發現,中醫在幾千年的傳承當中,已經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自覺自律的行業規範標準。

這些標準,都是口傳心授,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在中醫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醫有太多的誤診,用藥醫療事故,但是敢於觸犯行業規範的,諸如用假藥,以次充好這類的行為,並不多見。

要知道,古代沒有衛生條例,沒有一整套針對中醫從業資格的審核和標準,但民國以前的中醫,為什麽會很少出現這樣的事情?

嚴格的行業規範!在師徒傳承當中,行業規範幾乎是比中醫技藝更加重要,當一個中醫從業者違反了行業規範,馬上就會被業界踢出行業,受到極為嚴厲的懲罰。

中醫走到今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醫不行了,中醫沒落了,不是中醫本身不行了,而是中醫從業的人不行了。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回歸中醫傳統,按照傳統的行業規範規範中醫人,是繁榮中醫的唯一途徑。

說到這裏,林源笑著說道:“各位同行,這就是我這次用杏林令召集大家所要闡述的議題,誰有什麽疑問,可以當場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