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杏林令(第2/2頁)

同時因為開平山在醫聖張仲景的家鄉,因此之後杏林中人把開平山的杏林稱之為醫聖杏林,一個是幾年張仲景,一個也是贊譽高祥林三人醫術精湛,仁心仁德,堪比醫聖。

林源說過醫聖杏林的來歷,不解的看著侯繼成道:“侯大哥,這個杏林登山會和醫聖杏林又有什麽關系?”

“杏林登山會五年一屆,舉辦的地點正是南陽開平山醫聖杏林,因為開平山層層疊疊,每一層都有杏林,而且沿途都有杏樹,因此三十年前章家、白家、王家以及我們侯家和杏林界各大流派的名家名醫以及當時的國手王博淵王老、謝志坤謝老等人一起舉辦了這個杏林登山會。”

“凡是六十歲以下的中醫人都可以參加杏林登山會,杏林登山會舉辦的時候,從開平山最低處的杏林開始,每一層的杏林都會設一個關卡,參加登山會的杏林中人從最低處開始登山,攀登最高的就是杏林登山會的第一。”

林源聽的眼睛圓睜,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杏林登山會,按說這樣的盛會應該很有名才對,為什麽他根本沒聽說過?

看到林源臉上的疑惑,侯繼成繼續解釋道:“想要參加杏林登山會,條件非常苛刻,即便是我們四大世家每一屆也只有兩個名額,其他流派也同樣如此,到如今杏林登山會已經舉行了六屆,但是參加杏林登山會人數最多的一次才不到三十人。”

“不到三十人?”

林源吃了一驚,這可比全國十佳優秀青年醫生評選還要苛刻的多啊。

全國十佳優秀青年醫生評選是在全國青年醫生中評選十人,按照侯繼成所說,杏林登山會人數最對的時候還不到三十人,聽上去比全國優秀青年醫評選的十佳人數多,但是別忘了全國優秀青年醫生評選是四十歲以下的青年醫生,而杏林登山會則是六十歲以下。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其實都有些大器晚成,越是年齡大的醫生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取的患者信賴,但是再如何完成,五十歲道六十歲出名的醫生也絕對不少。

比如黨少波,比如章正嶽,比如宅宋明,這些人都是五十歲左右的年紀,穆騰軍今年還不到五十歲,六十歲以下杏林界的名醫即便是再少,也絕對有數百人吧,杏林登山會卻不到三十人,這個概率當真是低的可以。

“侯大哥,這個杏林登山會有什麽好處?”林源問道,既然這個杏林登山會如此苛刻,卻能吸引那麽多杏林名家,必然有著吸引人的地方。

“因為杏林令。”侯繼成道。

“杏林令?”林源一愣,這又是他沒聽說過的東西。

侯繼成笑著解釋道:“當年舉辦第一屆杏林登山會正是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中醫受到了嚴重的打壓,開始擡頭,但是杏林界流派眾多,掃帚自珍,杏林界內部首先矛盾重重,為了讓杏林界再一次發展,當時杏林界一些德高望重的名家國手以及各大流派的掌舵人齊聚一堂,商量出杏林登山會,並且發布了杏林令。”

“杏林登山會之中,要是那個家族或者那個流派中有人奪得杏林登山會的頭籌,就可以擁有杏林令,擁有杏林令的人可以無條件學習各個流派和各個家族的醫術,在杏林界擁有很大的便利,而且在有些時候也可以要求杏林界各個流派無條件支持……”

聽過侯繼成的解釋,林源哭笑不得:“這個杏林令豈不是類似於所謂的武林盟主?”

“誰說不是呢。”侯繼成也笑道:“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中醫人掃帚自珍,很多絕技不外傳,長此以往杏林界自然越加閉塞,但是每個流派也都存在僥幸心理,希望學習其他家族或者流派的東西,這才了有了杏林登山會,有了杏林令。”

林源無語,這個杏林登山會和杏林令竟然是這麽來的,怪不得他沒聽說過,以他這樣沒有任何根基的中醫人,確實是很難有資格得到參加杏林登山會的資格。

“林老弟,你可知道第一屆的杏林令是誰掌管?”侯繼成笑問道。

“是誰?”

“謝志坤謝老。”侯繼成笑道,不僅僅是第一屆,第二屆也是謝老執掌,第三屆的時候謝老已經過了六十歲,自然不能參加。

“怪不得。”林源這才恍然,怪不得謝志坤編著的很多中醫典籍看上去好像博眾家之長,原來是因為杏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