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師夷長技(第2/2頁)

唐海聽得一愣,臥槽,你不是賣十三香的嗎?居然這麽雕?

唐海經常看一些中國的古籍,但書太多了,他不知道看什麽,他比較喜歡的是研究別人做得好的來山寨,這一習慣讓不少人蛋疼不已。

比如日本是病態的崇拜中國,足足有兩千年,連跪坐、唐刀、生魚片、拉面都學去了,和服也很接近漢唐服裝,唐海發現他們總能挑出“上手快”、“實用性強”的東西,然後唐海就施樂……

外帶唐海也經常研究奧觀海、老川在幹什麽,好處是什麽,弊端是什麽。

唐海比較崇拜的一個人,清朝寫《海國圖志》的魏源,林則徐的至交好友。

這人一開始是負責船運的,偶爾寫寫書,鴉片戰爭後就專門研究國外的事。當然那時候的人目光比較短錢,他重點研究的是船堅、炮利、養兵練兵,他沒研究到當時戰爭最重要的因素“軍魂”,但也相當了不起了。

這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因為沒事就說英國船好、法國炮好、德國兵好,幾乎天天被罵崇洋媚外、清奸、德狗……

都是清奸了,下場能好嗎?

魏源後期沒事就被栽贓陷害,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這人可能比較愛碼字,當和尚又去寫經文……

唐海很喜歡他“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

日本當年是很弱的,江戶幕府閉關鎖國200年,比胖胖胖家族還狠。然後被西方列強炮擊打開了城門,隔三岔五被吊打一頓,列強還經常換人,你爽完了換我爽……

後來明治天皇上任,這是改變日本國運的一個人。明治天皇和他手下所有幹將,都是魏源的粉絲,愛讀《海國圖志》。這事讓人情緒復雜,但不得不說魏源是真人才,日本也真懂怎麽挑好東西。

明治維新時期,不管是前三傑還是後三傑,或是幕臣勝海舟,所有人都明白,只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才能強國,但日本窮啊,怎麽辦?

施樂中國……

他們看到中國生絲賺錢,就學著做生絲,賺到的錢全砸進工業體系裏。敢和他們做對的,一律殺掉,反正明治天皇和江戶舊臣又不是一條褲子,殺點人正好給後來者騰位置。

最後蓄積了足夠的力量,甲午戰爭日本拿到了清朝大量賠款,第二年他們就敢單方面撕毀和德、法、奧等國的不平等條約。

要不是他們施樂了蘇州制造、江南制造,他們現在依然是弱國。

清末戊戌變法也是看著明治維新做成了,然後跟著做的,但阻力比日本大百倍,最後失敗了。不過,即使失敗了,他們也留下了星星之火,那些被他們送去留學的孩子們回來,做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唐海就是在以漁養工,喬丹最初讓唐海做光伏發電,後來讓唐海做海水淡化,漁業資源是可能枯竭的,但陽光、海水對於人來說卻是無窮無盡的……

唐海看著宋思明,有點意外:“你哪裏讀的書?”

“這個……社區大學算不算?”

“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