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大道至簡(第2/3頁)

“……這是意外……”

“年輕人之前去哪裏了?”

“和朋友鉆深山老林裏練廚藝去了。”

“做特訓?”

“嗯。”

唐海還不知道眼前的老頭是瑞典國王,但老頭卻知道唐海是蓋茨先生認可的人。

要知道蓋茨先生,哪怕是和歐洲最強幾個國家的一號元首握手,那都是一只手插褲兜,另一手隨便握。但蓋茨先生會和唐海擁抱。

前段時間都是唐海問,老人答,這一次老人突然有點興趣,問唐海對未來中美怎麽看……

唐海已經判斷出眼前的老人是個官員,或者以前曾經是官員,氣質不一樣的。

看了看,隔很遠才有類似保鏢的人物。

唐海猶豫了一下,才說出來自己的判斷。

美對中拋出的論調威脅論,這肯定不是真心話。但說著說著,不管是中是美,很多人都信了。

實際上中美貿易一直是中方大賺,每年能賺幾千億美金,所以美國扛不住了。扛不住的美國沒辦法在歐洲提錢的,歐元是大敵,就開始宣傳威脅論,然後就可以扶持印、越、日、韓這些,從這些國家把錢再賺回去。有時候迫使中國讓利和一些國家搞活動拉投票,美國又能從那些國家把利益拿走。其實這一切都是經濟上的陰謀,而不是軍事上的。

也有人說美國總想打仗,打了中國樓市一蹦,就能除掉大敵,搞不好還能不還錢了。

實際上美國這麽多年只敢打軟柿子,國力全球前50的一個也沒碰過!中國樓市是會爆,美國股票也會,美聯儲不會做這種事的。他想打老墨倒是真的,畢竟離家近。

真正的意圖是什麽呢?資本世界還是要用資本手段對付對手。

唐海會抱怨國內稅項目多、稅重、電貴、油貴、過路費,有些人理智點會說這是國家需要錢,要麽就直接罵唐海了。

實際上美國的經濟戰是一環接著一環的,簡單的描述,美國原先是7級稅收,拿蘋果來舉例,七八百家工廠有一半不適合在美國生存,稅收不合適。中國包括台灣省就能拿到50%的工廠。

工廠越建越多,開始城鎮化,人口轉移……

美國老川開始祭出大殺器!

老川的“十年稅改計劃”出台了,7級稅收變成3級,大幅度減稅,再接著中國人力成本增加、土地成本增加,而印度、越南工人能力成熟了,許多外企逃回美國或是印度東南亞之類的……

別看中國有霧霾,現在印度也嚴重了,唐海看得出很多人化身成為了經濟戰中美國的槍,也許也是歐洲的。

這時候外企靠不住,只能國企、私企頂上了,但一來之前城鎮化,技術最純熟的老工人都去做建築工了,工人水準下降,二來一堆人背著房貸,購買力下降,產業想升級談何容易?

這些年一直有一股無形力量,推動人們去相信“工業強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錯的,當人們相信這話的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大笑,你上當了。

當然破局的辦法也有,加強工人工作時間,但這是讓人心寒的做法,歐美人權機構會第一時間出現的……

從一開始,就有人在下套。

“那解決辦法呢?有沒有?”老人家看著唐海。

“和歐洲合作,美國撤走的東西,歐洲都有。”

“美國不會坐視不管的。”

“如果是分裂的歐洲,那就不一定。”

瑞典國王眼神閃爍的看著唐海,唐海說的或是顧慮的,要麽已經出現,要麽出現苗頭,如果這是唐海在幾年前就開始思考的……

“最近你在研究什麽菜?”

“滿漢全席。”

“其實呢,有時候研究太深未必是好事,什麽經濟學輸入型通脹,什麽抗、扛……那都是鉆牛角尖。經濟最本質的還是供、需。你說的滿漢全席我不懂,我相信很多人也不願意去懂。你要是說你家鄉的過橋米線、汽鍋雞、菠蘿飯,東北的豬油燉粉條、鍋包肉、嘲鮮冷面,帝都的烤鴨,旁邊的狗不理包子……我覺得會比鉆研得很深的更吸引我……”

老人家站起身來,原來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傍晚。

“我們這些老人,大多都經歷了很多很慘痛的事,所以現在我們都很滿足。滿足的人是沒辦法讓世界前進的,現在世界是我們的,很快就是兒子們的,但最終會是你們這些孫子們的,加油。”

唐海愣住了,他感覺自己是不是被罵了……

傍晚回旅店,還差一段路,又碰到那晚的倒黴姑娘,這一次是和一男的在一家小吃店前爭執拉扯。

女的估計從身形認出了唐海,搶過東西就跑唐海這裏,那人一時間就沒敢過來。

“……又是你,又是同樣的方式……”

“……這次不一樣,謝謝你,還未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