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老人的目的

很多著名的公益,實際上就是人生突逢大變後的一種寄托。

比如說斯坦福大學,那就是當年的鐵路大亨老斯坦福晚年喪獨子,所以就用全部家產建立了一個大學。

最後在老斯坦福死了之後的一段時間,資產被凍結的情況下斯坦福夫人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維持斯坦福大學……

為什麽!

實際上,這所大學在她們眼裏,早已成了代表兒子的寄托了。如果他們的兒子活著,楊帆很難相信斯坦福會把全部家產去建立一個大學。

話說回來,當時的斯坦福大學也沒現在這麽牛,斯坦福就是最近幾十年才開始逐漸牛起來。

怎麽牛的?

因為斯坦福越來越有錢。這幾十年隨著矽谷愈發的發展起來,而斯坦福正處矽谷最核心地區,更準確的是矽谷最開始就是斯坦福對自己的閑置用地的再利用。擁有矽谷核心區近四千公頃地的斯坦福,也就是五,六萬畝地,它們自然越來越有錢。只要想想一個大學在上海最繁華的地段有了五,六萬畝地當物業,怎麽可能沒錢。

所以,面對很多人拿什麽哈佛,斯坦福舉例,說什麽美國的慈善很牛,實際上很多都是因緣巧合。

同樣,美國玩法,規則跟國內都不一樣,就像這麽多富豪,今天捐了資產的百分之八十,明天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可到下次富豪榜為什麽資產還這麽高。很明顯,人家的規則和玩法跟咱們不一樣,要是在國內,公眾還部立即爆了……

這貨標準的詐捐啊!

今天楊帆見到的是一對白發矍鑠的夫妻的情形實際也類似。

老人叫蕭睿,看起來很睿智。妻子叫柳新蘭,就是一個慈祥的老太太。兩人都已經七十出頭了,不過看起來身體健旺,精神充沛,也沒有太多的悲戚,只是偶爾是能夠看到眼底的哀傷的,不過更多看到的確是一種叫希望的東西。

整體的精神狀態比起很多老來喪獨子的人好的太多了。

楊帆就感覺這對老人的經歷大概真的讓他們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層次。不過這反而更讓楊帆疑惑了,按說他們這種心態,更不會去賣房子了。

難道是植樹造林太多,缺錢了?

大概是看到了楊帆的疑惑,蕭老解釋道,“我們夫妻並不缺錢,我們在深城那邊有產業,可以維持我們在西北那邊的植樹造林。”

楊帆,“……”

自己只是剛動念頭,居然就被眼前的老人看出來了。

對於楊帆的表現,蕭老笑了笑,“七十多歲了,總歸會有些人生閱歷的。”

“至於為什麽賣你房子,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夫妻倆也都七十多了,怕是沒幾年好活了,既然沒了後人,那更要安排好後事。”

說著,老人居然把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解放前跟隨家裏到了美國,改革開放後回歸,先是到了深城投資,間隔幾年才回到故地,買了自家老宅。而他們的兒子則是綠色組織的成員,對於環境現狀憂心忡忡,回國後也經常往北方,尤其是西北幹旱地區跑。後來的車禍也是在西北山路上出車禍死的。而在兒子死後,一對老人兩三年沒緩過勁來,一直到九四年開始從事兒子未完的事業,也算接過兒子手裏的旗,就好像在替兒子活著,精神有了個寄托。

說到最後,老人曬然一笑,“也有很多人說過我們夫妻倆具有高尚的情操。有時候我也在想,我們這麽做到底是出於什麽原因。後來想明白了,這跟高尚不高尚沒關系,這只是我們的精神寄托,否則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出那個陰影。”

楊帆想了想說道,“我也不說什麽小愛變大愛的虛話,我認為老先生能說這句話,本來就是高尚的體現。”

楊帆說完,老人笑了笑,也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看了看楊帆,又看了看林瑤,說道,“房子呢,我就不陪你們看了,鑰匙我交給中介了,回頭讓他們帶你去看吧。”

“好!”

楊帆點頭答應,心道,或許他們是怕回去睹物思人。

“對了,我跟你介紹一下那宅子的背景。”蕭老介紹道,“那是一棟有著完整歷史的建築,從萬歷年間,一直到解放前的地契都保存著。後來我們家舉家遷走,只是留了幾個人守著祖宅,不過那些人基本都沒撐過特殊時期。”

說起這個,楊帆就回憶起那個院落規模,那時候成份劃分時妥妥的大資本家,沒撐過特殊時期也很正常。

至於地契,房契,楊帆還記得曾經參觀時這個房子的地契,包括很多交易手續都保存完好,當年還單有一個展櫃展示著這些資料。

“可惜蕭家人丁日漸單薄,到了現在……”

說到這裏,老人苦笑了一下,眼裏泛著淚花,老太太就在旁邊拍了拍他的胳膊,老人拍了拍她的手,算是互相慰藉一下。大約這麽多年,兩人就是這麽一路互相扶持,踉踉蹌蹌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