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鬥志昂揚(第3/4頁)

這就好比職業網球界一樣,每年那麽多林林總總的職業比賽。假如你沒有獲得過一次四大“滿貫”比賽的冠軍,那麽哪怕你的臨時排名再高,也根本說明不了問題。“江湖地位”也高不到哪去。

李小強清楚,按照自己目前的圍棋水平。雖然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沖擊力”,但要想拿世界冠軍的話。自己的底蘊和功力還是不夠的。自己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練和沉澱,才有可能達到那樣的水準和層次。

李小強深深知道,圍棋這種東西,光靠天賦是沒用的,光靠努力也不夠。還需要一些機會和運氣。就拿自己和常韌聖相比吧。自己的圍棋天賦比人家高嗎?也許別人會這樣認為,但李小強是不會這樣認為的。自己目前和常韌聖的差距,是起點的差距,是機會的差距。

在3年以前,由於自己的“起點”比他高,這也讓自己獲得了更多的比賽機會。也正是通過這些高水平比賽的磨練,讓自己保持著和常韌聖他們的差距。所謂“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目前的情況大致如此。

當李小強獲得這個“名人”桂冠後。他認為自己第1步的“職業規劃”,應該算是基本完成了。那麽第2步呢?那當然是努力去爭取參加世界大賽的機會。先不考慮奪冠的事吧,你必須要有這個資格去參加世界大賽。在那樣的氛圍中磨礪自己,最終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因此在李小強的心目中,他對這個“選拔賽”的看重程度,甚至超過了目前還在進行的“天元賽”。

羅教練說得沒錯,對於這樣的“選拔賽”,可能真的比“天元賽”更難下。就拿馬上要進行的第2屆“富士通杯”來說吧,分配給中國的參賽名額是5個,其中“聶馬雙雄”免選,屬於“指定參賽”的選手。這樣一來,選拔出線的名額就有3個。在這其中,聶旋風是因為獲得了上屆比賽的第3名。他因此獲得了一個免選名額。這樣一來,馬小飛就以“國家種子”的身份免選。

先不說“免選”的問題,就算這個參加“選拔賽”的資格,其實也沒有那麽容易獲得的。比如今年的參賽資格,第一,國家隊成員。第二,全國圍棋個人賽的前6名。第三,其他各類“新聞棋戰”的冠軍獲得者。

李小強前面兩個條件都沒有,他就是依靠這個“名人戰”的冠軍,才獲得這個選拔資格的。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比賽,雖然算不上是正式的職業比賽,在各大媒體中也根本看不到什麽報道。但想出線的難度還不是一般的大。因為這個比賽,采用的是“雙循環賽制”。

打個比方說,假設有10個人獲得了參賽資格,那麽每位棋手都要和其他人下2盤棋,一個人總共要下18盤棋,才能最終排定座次,前3名獲得出線權利。說實話,這種類似於“聯賽”的賽制,對於李小強是不利的。

就拿足球來打個比方吧。大家都知道,一個“聯賽冠軍”的份量,肯定是比“杯賽冠軍”的份量更重。因為只有聯賽,才最能體現一支球隊的功力和底蘊。圍棋比賽其實也是一樣的。李小強能獲得“名人”頭銜,固然是因為他已經具備了很高的沖擊力。但是也要客觀的承認,按照李小強目前的水平和特點,他其實更擅長於下那種淘汰賽制中的“遭遇戰”。在那樣的比賽中,李小強更容易獲得好成績。而那種完全硬碰硬的“雙循環賽制”。會把各種偶然性降到最低。

在真實的歷史中,馬小飛就沒有能夠參加第3屆“富士通杯”。由於在第2屆比賽中,中國棋手沒有獲得前3名。因此分配給中國的參賽名額只有4個。這樣一來,“國家種子”的身份就給了聶旋風。就連馬小飛都同樣需要參加選拔。到下屆比賽的時候,選拔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直接把全國圍棋個人賽作為“富士通杯”的“選拔賽”。這個比賽的冠亞軍,將代表中國出戰世界大賽。剩下最後一個出線名額,就還是要進行這樣的內部選拔賽了。馬小飛就是沒能在選拔賽中出線。從而錯失了他唯一一次出戰世界大賽的機會。不然的話,在早些年的“富士通杯”中,他本來有希望保持“全勤”的。

“嘿嘿,我說小強,你還真是有點神啊。這場比賽的結果,還真的被你不幸而言中!這樣一來,你‘天元戰’半決賽的對手。就是曾經的擂台英雄江小二了……”

當李小強和張志東重新回到賽場的時候。8強戰的其他三盤棋已經結束了。看到其他比賽結果後,張志東一邊擠眉弄眼,一邊和李小強說著悄悄話。

李小強觀察了一下,除了自己和江祝久以外。另外兩個進入4強的棋手。赫然也是目前國內的一流強豪。他們分別就是馬小飛九段和錢於平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