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媒體立場(第2/2頁)

“盡量用冷靜的目光來觀看這部電影,但聽到‘報道這樣的故事,就是我們選擇這一行業的原因’的台詞時,我還是被燃得不行,在‘紙媒寒冬’的年代,《聚焦》的出現帶有某種悲壯色彩,它如實刻畫的新聞操守與執行典範,仿佛昨日還是熱聊的理想,如今已經成為對黃金歲月的致敬。”

“不是因為報紙和電視的出現,產生了有理想有擔當的新聞從業人員,而是因為‘善意’本身導致了有理想有擔當的人投身傳統媒體行業,做出了出色的新聞報道,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普通人所共有的善良和正義感,是永遠值得書寫的,而這大概就是珍視《聚焦》這樣的電影、珍視報紙‘閃亮的日子’的意義。”

寫完之後,阿爾貝托·埃斯波西托又檢查校對了一遍,然後登陸報社網絡客戶端的後台,將自己的文章傳了上去,短短兩分鐘的內部審核過後,這篇文章就出現在了客戶端最為醒目的新聞頭條上面。

做完這些,靠在汽車座椅上面,阿爾貝托·埃斯波西托松了口氣,卻沒有立即發動汽車離開,反而掏出手機,登陸了推特,隨便翻找了一下,推特上面已經滿是關於《聚焦》的消息了,很多以推特等社交平台為基礎的自媒體,反應明顯比他們這些傳統的媒體記者要快上不少。

阿爾貝托·埃斯波西托沒有發動汽車,而是盯著手機,翻看了起關於《聚焦》的一些評論。

作為一個意大利人,他也是個天主教信徒,不過因為所從事的行業的關系,在信仰上帝的同時,也對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保持著兩分警惕。

妻子曾經為此指責過他不夠虔誠,還會帶壞孩子,但今天這部反應事實的電影證明,他的警惕並沒有錯,說不準還在某些方面讓自己的孩子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傷害。

推特上面,那些剛剛看過首映的自媒體人,也堅定的站在了《聚焦》和墨菲·斯坦頓的立場上。

“《聚焦》屬於那種慢熱的電影,開頭二十分鐘都會讓人覺得平淡無奇甚至有些無聊,但一旦觀眾跟隨演員們進入了影片之中,就會被深深的吸引,開始感到抽絲剝繭的劇情裏巨大的震撼力。”

“本片講述的這個故事,震撼就震撼在了真實上,導演墨菲·斯坦頓並沒有進行煽情,也沒有狠狠的鞭笞那些禽獸神父和知情不管的主教。但這種克制的手法反而給本片帶來了更加強大的震撼力,我們知道現實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們知道即使被揭穿那個主教依然不會受到什麽懲罰,但我們被這群記者感染了,我們開始思索整個宗教體系的問題了,我們開始對這個社會有所思考了,這部電影也就成功了。”

阿爾貝托·埃斯波西托點了點頭,又翻開了一篇。

“墨菲·斯坦頓對影片沒有過度藝術化的處理,更好的掌控了各位演員間的平衡,劇情與對白的火候恰到好處的拿捏,讓這部影片隨著線索的鋪設,一步一步帶領觀眾,不知疲累的走到了終點。”

“回想全片,腦海充斥的,是大量的人物對話,眼神和忙碌的身影,一場無比真實的案件調查經過,不需要故弄玄虛的情節,只需要真相被一點一點的剝開,每一層外殼的瓦解,顯露出的內核,都足已令觀眾更加神經緊繃,目不轉睛的等待,見證真相公之於眾的瞬間……”

就像去年美國的主流媒體對天主教的抨擊一樣,隨著《聚焦》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歐洲乃至西方所有國家的主流媒體,也站在了墨菲這一邊。

不過,作為影片的導演,墨菲卻在首映當晚,帶著小羅伯特·唐尼等演員,離開了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