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黃金定律(第2/2頁)

墨菲仔細研究過,不難發現悉德·菲爾德反復強調其重要性的情節點I、II,在《鋼鐵俠》中的確起到了關鍵作用:情節點I讓托尼·斯塔克重新做人,而情節點II為整個故事貢獻了一個大BOSS,它們都出色的完成了逆轉故事方向的作用。

這部影片通篇只安排了三場動作戲,中間穿插文戲若幹,講圓故事邏輯,厘清人物關系,不用再設置什麽大懸念,省時省力。

確切點來說,漫威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是典型的悉德·菲爾德模式下的產物。

所以,當漫威電影看多了之後,往往都會產生一種感覺——漫威的影片都是一個模子裏面刻出來的,都是在不斷重復已經走過的路。

但誰也無法否認漫威的成功,就像無法否認悉德·菲爾德模式在好萊塢電影占領全球市場中的重要作用一樣。

漫威的所有影片都可以說是優秀作品,但沒有任何一部是公認的超級經典,或許這就是所謂優秀作品和絕世經典的區別。

例如《鋼鐵俠》是好萊塢這個生產線上造出的特優產品,離超級經典還有很遠的路。

現在的墨菲已經是好萊塢一線導演,也不缺乏票房成績的支撐,自然想要謀求更多,所以無視這一般模式的考量,而是從線索出發組織矛盾沖突,在這方面借鑒一些美劇編劇的做法,也未嘗不可。

美劇的編劇滿腦子想的是沖突制造和解決的密度,他們不太考慮通劇節奏收放的問題;墨菲打算的也一樣,這個新的系列從開始的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就是不斷的制造沖突、解決沖突、制造更大的沖突、解決更大的沖突……直到最後產生蝴蝶效應,演變為一場波及整個紐約的戰爭和社會風暴。

耗去接近十天的時間,墨菲才搞定人設、主題和大綱等框架性的內容,而且還需要時間繼續來調整,具體的劇本編寫恐怕要到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了。

不過他也不著急,想要打造出一個經典的系列,哪裏會有那麽容易,反復的打磨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太平洋對岸那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話,很適合用來形容現在的工作。

新項目劇本的進展非常的緩慢,墨菲邊思考邊修改,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耗在了這上面,直到二十世紀福克斯通知《華爾街之狼》即將從北美下档,他才稍稍轉移了目光。

經過長達近二十周的放映之後,《華爾街之狼》基本無法從北美院線當中產出票房,雖然為奧斯卡考慮的話,二十世紀福克斯可以付出一定的收益,讓這部影片在洛杉磯和紐約的少數影院當中放映到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但墨菲和二十世紀福克斯都很清楚,影片已經拿到了足夠的提名,想要獲得重量級的獎項基本不可能,而且也沒有再做這方面的公關努力,與其再浪費資源,還不如從北美下档,接著奧斯卡期間的效應,推出DVD和網絡付費版本。

三月份,《華爾街之狼》正式從北美院線下档,北美票房最終停在了2億4168萬美元這一數字之上。

盡管沒有突破2億5000萬美元大關,這一數字卻也足以保證《華爾街之狼》沖入2009年度北美票房年度排行榜的前十名。

對於華爾街題材的這樣一部影片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成績了。

二十世紀福克斯的高層,也從比爾·羅西斯那裏得到墨菲在為一個嶄新的系列做準備的消息,在《華爾街之狼》從北美下档之後,立即就通知了墨菲,北美票房屬於他的百分之二十的分成,未來一個月之內就會支付到位。

隨後,二十世紀福克斯推出了《華爾街之狼》的DVD,不過在DVD漸漸消沉的現在,銷量只能說比較一般,各版本的碟片首周只賣出了不到三百五十萬套。

相比於DVD,影片的付費點播和網絡租賃,卻比上一部《無恥混蛋》提高了接近五成,這也可以說是未來電影產業線下發展的一個趨勢。

隨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墨菲和《華爾街之狼》都一無所獲,凱瑟琳·畢格羅和《拆彈部隊》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奧斯卡之後的一個周末,北美迎來了有史以來三月份上映的最為重量級的一部影片——《蝙蝠俠大戰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