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勞資雙方的博弈(第2/2頁)

首先是誹謗罪,改編電影虛構或不當使用了對當事人產生負面作用的情節,如婚外情、吸毒等,使得當事人感到自身名譽、社會地位受損,便構成誹謗罪。

其次是隱私權,為了使故事內容更加豐滿,也為了吸引觀眾,改編電影通常會加入許多當事人不為人知的信息,如果未經當事人同意公開了其不願公開的信息,造成了精神上的痛苦,則構成侵犯公民個人的隱私權。

墨菲在編寫劇本時,就盡可能的躲開這些雷區,如果喬丹·貝爾福特真的做些什麽,也不會坐以待斃,就像總有人跳出來說大賣影片侵犯自己的版權一樣,好萊塢在這方面也有系統的舉措。

誹謗指控針對的是虛構的情節,真實事實顯然是對誹謗的抗辯,美國憲法給予“真實的言論”以特權保護,只要證明電影中的情節是真實的,即可豁免誹謗責任。

以言論自由實現隱私豁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做出了規定,電影作為一種表達言論的方式,自然受到其保護,如果一部電影使用的素材源自公共記錄,如新聞報道、公開信息、官方登記信息等,其創作就不受到約束。

還有,如果一部影片能拿到報道某件事的記者的授權,同樣具有合法的版權。

這些足夠羅伯特這個經驗豐富的律師做出合適的安排了。

喬丹·貝爾福特的登門,無疑意味著墨菲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的談判正式破裂。

在好萊塢,如果原作者強烈要求的話,很多導演願意做出讓步,但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顯然沒有意識到墨菲並不在這一行列當中。

就算沒有喬丹·貝爾福特,墨菲也不可能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合作,他那超高的片酬就是最大的阻礙。

墨菲的導演片酬讓很多好萊塢制作廠趕到頭疼,但他拍攝的影片總能給予投資者更多的回報,因此並不缺乏合作對象。

明星們的高片酬則讓好萊塢背如芒刺。

如今的墨菲不止是個導演,還是個投資人,去年借助經濟危機的機會投資了多部影片,斯坦頓工作室更是一直在與其他電影公司合作《電鋸驚魂》系列和《權力的遊戲》系列,演員的高片酬同樣讓他頭疼。

《電鋸驚魂》系列還好說,一個主要角色不會存活太久,《權力的遊戲》卻不同,這部劇集捧紅了很多演員,也讓這些演員成為各自角色代言人,隨之出現的就是每一部大熱美劇都無法避免的大幅度加薪問題。

像傑西卡·阿爾芭和瑪格特·羅比這些演員,每一集的片酬已經上漲到了數十萬美元,最新一季的《權力的遊戲》,演職人員的片酬占據到了總制作成本的百分之三十。

但這是好萊塢的普遍現象,甚至是業內的規律,根本不是墨菲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那些演員也是人,也有欲望,不可能為了某個出色的角色或者所謂的藝術追求,就傻乎乎的給他免費打工。

這些人還好說,那些如同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般的巨星,片酬才是恐怖。

不過這種事一個巴掌拍不響,即便他們的片酬超高,還是有公司樂意使用他們,這就是巨星。

因為他們的名字在“錢說話”的好萊塢具有魔術般的效力,能左右制片廠老板的決策。說到底,就是一個錢字。有了他們的加盟,投資人願意砸錢投拍,觀眾願意掏錢購票,這完全是市場機制這只無形的手主導之下的供求關系使然。

正因為此,好萊塢的明星片酬屢屢突破天花板,不但基本片酬高達2000萬美元,而且還要參與票房分紅,少則百分之十,多則可達百分之二十五,令好萊塢芒刺在背,忍無可忍。

比如,排名史上明星片酬榜首的基努·裏維斯在2003年因《黑客帝國2》和《黑客帝國3》這兩部影片,所獲得的片酬為3000萬美元外加票房分紅的總收入高達1億5600萬美元;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終結者3》的片酬是2000萬美元,外加百分之二十的票房分紅,而該片的全球總票房為4億3000多萬美元,其中的百分之二十都要歸施瓦辛格。

這也可以說是勞資雙方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