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霧(第3/4頁)

矮壯漢子沖上來,一招擰麻花來抓李虎丘衣襟,李虎丘不躲不閃,任憑他抓,雙肩一搖,順著他的擰勁兒將矮壯漢子甩的雙足離地飛了出去。總算他記得跟那位素未謀面的王姓師兄一點香火緣,矮壯漢子雖然飛的比高壯漢更遠,卻是雙足落地毫發未損。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矮壯漢子抱拳躬身說,多謝手下留情。

白發老者看了一眼青袍道士,“看來這位李先生果然藝業不凡,就由兄弟先去伸量一下他的家數。”

陳姓道士神情肅然,嘆道:“其實你我都不必出手了,王鐵漢的功夫雖然不算一流,你我若想贏他卻也還需一番手腳,而他卻連手都未動,便戰而勝之,甚至還能夠手下留情,只這一點你我便做不到。”

白發老者並不氣餒,道:“陳兄言之有理,我知道您練的是玄門三十六閉手和內養八段錦,一身功夫全在修養上,我對您的功夫境界從來是佩服的,但實戰不同於養性修身,我追求的武道究極,若是一遇強敵便不敢生爭勝之心,還哪來勇氣與天爭命?”

白發老者說著話,已來到虎丘面前,昂首抱腕道:“在下楊氏太極傳人楊松德,向先生請教幾手。”

李虎丘的手從身後亮出一只來,道:“楊先生的功夫入化多年,拳法心意俱已大成,只差一點便可入宗師境界,卻礙於天賦所限難求寸進,雖然如此,先生卻是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真令在下好生敬佩,我不願與先生交手,不如我打一手太極功夫,先生品評一下,高下粗陋楊先生心中自然心中有數。”

楊松德沒想到李虎丘會這麽說,他自知眼光功夫均不及陳姓道士,面前年青武者卻是連陳道士都自愧弗如的人物,如能不交手而定高下,豈非是最佳結果?忙說,就依李先生的意思。

李虎丘伸出一只手,張開五指,在身前一抖,五指微顫,通身一震便收了架勢。這一下極其簡單,在場人中,馬春曉和羅小寶全然沒看出什麽奧妙來,跌坐在地的壯漢和矮壯漢子好似遇上極難數學題的理科學生,面露沉思之意,手上不自覺的比劃一下,看得出並沒有多少領悟。而楊松德卻是先盯著李虎丘的足下,目光隨著虎丘衣物騰起的波浪往上看一直停留在無名指上。神情漸漸激動。只聽李虎丘說道:“五根手指,當屬無名指最無主見,只能隨著尾指和中指而動,因此功夫幾乎練不到它身上,遲鈍無力,在拳法訣竅裏被稱為廢指。但在太極拳中,這根手指卻是登堂入室的關鍵,楊氏太極練的時候全身大松大軟,意念都在頭頂,守著輕靈飄逸的拳意,本該是渾身上下無處不隨意,無處不自在,卻只有這無名指一處難以練出太極化勁的勁道來,你的功夫便卡在這一點上,太極拳意至柔,但力從足起,無剛不柔,你想要將化勁練通這裏,只需練一年指間硬功,我保你能魚躍龍門,登堂入室成為一代宗師。”

李虎丘話音剛落,青袍道士一按大腿高叫道:“妙!妙!妙!這一番拳理當真是妙不可言,功夫練到了,通身輕靈柔軟而只余一處剛硬蠢重,就是這一點牽絆便擋了楊兄弟二十多年,自古拳理以柔克剛或者以剛化柔,這位先生的解決之道卻是以毒攻毒,用硬功來鍛煉無名指之剛硬蠢重,這就好比做菜,要想甜先要鹹,苦盡甘來不外如是也。”

楊松德目光大熾,正是一語點醒夢中人。豁然想起家族前輩傳藝時說起過的一個傳說,當年楊氏太極首創宗師楊露禪臨終前,後輩跪在床頭問他成為一代宗師的奧秘,他當時已無力說話,只伸出無名指示意後輩用力來掰,後輩子弟不忍用全力,象征性掰了兩下自是難動其分毫。後輩只把此事當做祖先功夫精深的奇異事情傳頌,卻想不到其中竟含了楊氏太極拳法核心之秘。

其實楊露禪當年並非有意留一手不傳,楊露禪學太極乃是帶藝投師,之前本是學外家拳的,他的無名指從一開始習練太極拳便早已通了暗勁,而他的子孫後代卻是從小練習他改良過的,以輕靈柔和中正安舒為要旨的太極拳,自然很難練通無名指上這最難通透的一處經絡。這事兒楊露禪到死前見幾個嫡親子孫都卡在這一關前,臨終之際才豁然醒悟其中道理,待要說明時已經油盡燈枯口不能言。

宗師境界者,可以體悟自身脈絡氣血運行,有一點不通便不算宗師境界,這楊松德便只差了這一點。楊松德心有所悟,二十多年渴求未得之事,忽然看到了希望,心中喜悅幾乎不能自勝。古人講寧舍一兩金,不舍一招藝,這份恩德著實太重。楊松德欲對李虎丘大禮參拜,李虎丘探手在他肩頭一按,楊松德登時彈簧似地反彈跳起,連退了數步,驚訝道:“這是太極的按球勁嗎?”球在水中,按下去忽然放開便會被浮力反送出水面。太極高手根據這個現象,鉆研出按球勁,利用對手不屈反震的力量借力用力傷人。楊松德是太極名家,自然知道這種手法是武氏太極的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