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混日子的鄧曉瑩

然而,正賽入圍者統計出的結果,卻讓林在山比較無奈。

截止到海選第一輪結束。

入圍到正賽的32組學員中,只有12個人是真正完全沒有背景、沒有唱片公司在推的普通音樂愛好者。

另外的20組學員,13組來自於國娛,其他7個是其他唱片公司推上來的歌手。

而12個沒有唱片公司背景的入圍者中,有8個是音樂類院校的在校生或畢業生。

非音樂專業的入圍學員,只有4人。

也就是說,這次《好聲音》正賽,目前只有這四個人,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入圍正賽的。

由林在山親自把關的海選第二輪,還要選出8個學員晉級到《好聲音》正賽。

但這8個人裏出普通人的幾率估計不會很高。

很可能只有一兩個是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而另外的那20個內定名額的學員,肯定都有唱片公司的背景,都不是普通人。

這樣算下來,第一季《好聲音》很可能只有5、6個是真真正正的非音樂專業草根愛好者。

這和節目宣傳的要從民間選出“好聲音”的初衷有著很大的差池。

對此,林在山有些無可奈何,或者說是無能為力。

首先,他們這次《好聲音》籌辦的時間很趕,他們沒法組織更完善的民間海選工作,所以不可能大面積的篩網從全國各地去找藏在坊間的好聲音。

而且作為第一季的《好聲音》,他們節目必須做出很高的質量,才能真正吸引觀眾。

音樂類綜藝節目要想出高質量,歌手本身的音樂素養是最關鍵的。

林在山自己是專業的音樂人,所以他很清楚,一般的草根愛好者和專業的歌手比起來,差距還是非常非常明顯的。

草根歌手有可能具有很棒的歌聲潛力,但他們未經打磨,就像鈍劍一樣,很難真的用歌聲去刺穿觀眾的心。

而專業級的歌手,就算本身的天賦不夠好,經過長時間的專業磨練後,他們就算是廢鐵,也早就磨出鋒芒了。

專業歌手在舞台上所能展現出來的實力和魅力,要遠勝於一般的草根歌手。

而《好聲音》這樣的節目,需要的正是有說服力的學員來撐場子,所以第一季他們必須考慮觀眾的觀感,從而請更多的專業歌手來登台獻唱。

就算是作秀,他們也要先把這場秀做漂亮了。

只有先打開市場了,後面再做下一季,他們才能從更多的方面挖掘節目的潛力,也是挖掘草根的潛力。

就像異位面的《好聲音》就是這個路子。第一季他們請的歌手非常有特點有實力,但基本上都不是草根歌手,由此做出來的效果極好,乃至於後面幾季的《好聲音》專注請草根了,做出來的效果和第一季完全沒法相提並論。但觀眾們已經喜歡上這個節目了,後面再做的多面化一點,觀眾也都可以接受,願意看下去。

林在山現在就準備按照這個路子做這個位面的《好聲音》。

第一季因為時間趕,多請一些專業歌手來撐場子沒問題,但後面他們就要多從民間尋找有潛力的音樂愛好者了。

畢竟,他們做這節目不光是為了掙口碑掙錢,他們還想挖掘到更多的好苗子,為Beyond唱片輸入新鮮血液,也是為華語樂壇輸血。

而這第一季,看目前的情形,從《好聲音》的舞台上Beyond能選出兩三個好苗子簽下來,就算很不錯了。

雖然放平了心態,但看到國娛推了這麽多練習生上正賽,林在山還是有些心有不甘。

特別是國娛在海選的宣傳上玩了一把陰的後,林在山看國娛通過海選輸送這麽多練習生上正賽,心裏就更有芥蒂了。

要照這麽發展下去,他們搭的舞台,就都讓國娛給利用了。

這都要成國娛推新人的舞台了。

但是憑良心講,林在山確實不得不認可國娛那些練習生的實力。

他在現場看過幾組國娛推上來的內定新人的表演。

人家唱的確實非常好,還有能邊唱邊跳的,基本功紮實的讓人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來。

據說,國娛的練習生從十二三歲開始,就每天至少要做12個小時的藝能訓練,甚至有些強度大的要練15個小時。

那些練習生除了每天吃飯和短暫的休息外,其他時間都不許幹別的,就是在老師的盯梢少做刻苦的藝能訓練,一點懶都偷不得,辛苦程度堪比軍隊。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下,他們培養出的歌手,先不說天賦如何,唱跳的基本功絕對讓人沒得挑。而且他們對待比賽的那種全力以赴的態度,也讓人沒的挑。

國娛在如今的華人娛樂圈能把市場越做越大,和他們豐富而嚴酷的造血機制有著直接的關系。

那些孩子不光基本功極紮實,天賦也相當不俗,都是很有特點的歌手,要高音的有高音的,要低音的低音的,要混音的還有混音的,音樂元素格外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