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Rudy》(第2/3頁)

他自己是一個很有夢想的人,但同時他也見過不少完全沒有夢想的人。

大家都是平凡人,為什麽有人有夢,有人就沒夢呢?

難道說是童年的某些難以磨滅的快樂或痛苦,早年間經受的磨難,和那些初嘗生命甘美的情感巔峰,影響所致嗎?

這種經歷影響深刻,無可代替。我們此後的生命中,都在這已經形成的情感軌道中運行,無論如何也想重現這些往昔的激情,有時甚至付出極大代價也在所不惜。

這才是我們執著的理由嗎?

據說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那些情感巔峰的時刻,對人類潛意識的塑造作用最為巨大,而越是早期的塑造行為,對人的影響也就越大。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經歷和性是一切人類行為的驅動力量,因為童年是最早的情感經歷,而性則是最原始、最強烈的情感驅動力。

但童年和性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這樣的例外有很多,例如一個人童年相對平淡,青年時代的沖擊性經歷仍可能決定他一生的走向,更有甚者,一個人可能庸碌一生,在老年時代才受到某種震撼,找到人生的意義所在。

《Rudy》在表現執著的時候,就有點這種隱向。

這片子的情節並不像大部分勵志片那樣讓人激動,因為在Rudy身上,除了執著和夢想之外,很難讓人看到天賦和希望的所在。人們看勵志片,都希望我主角靠著獨特的被埋沒的天賦大殺四方。但這片子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Rudy就像是你我身邊的普通同學,只不過他童年中了“聖母大學橄欖球隊”的毒而變成了一個“白癡”,竟然就一心只想進入這個當時全美最優秀的大學橄欖球隊!

然而他也不看看自己的先天條件,他和那些橄欖球明星能比麽?矮小的個子,不夠強壯,各方面看來都極其一般。

當然,只除了一點,那就是唯一鼓勵他不放棄夢想的好友的死,終於讓這個原本只會整天做白日夢的窮孩子發了“瘋”。

他開始瘋狂地追求他的夢,不惜一切代價。花費了兩年才轉入聖母大學,而在聖母大學的兩年裏都只是在球隊作為陪練,沒有一次出場機會,最後的畢業前夕,終於獲得一場比賽最後的27秒時間,上場打了一下醬油。

四年的時間,只換來27秒,還只是打醬油,這是勵得哪門子志?

這就好像是那些蝸居在北大周邊的考研生,不惜把數年的青春年華都囚禁在狹小的房間和如山的習題中,只為能進入夢想中的北大。

這一切,真的值得麽?

有夢想的確是好事,“它讓現實生活變得可以忍受”,《肖申克的救贖》中也說,“希望是人間至善”,但是如果不顧現實的約束而只盯著那個遙遠的美夢,那麽夢想就變成了綁架生活的執念,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心灰意冷,於是“夢想”也就殺死了“夢想”。

本片中Rudy就是被夢想所綁架,但是他的不同之處在於,因有了童年經歷和好友之死的沖擊,使得他的這股“執念”強得異乎尋常,竟然就能夠讓他不惜付出巨大代價,也要沖破重重阻礙不斷前進。

經歷四年的拼搏之後,他認識到一點,那就是他的體格和技巧與那些全美頂級的橄欖球運動員的差距是多麽巨大,以自身的條件,妄圖與這些人同場競技是多麽愚蠢,在最後一次發現自己仍沒有列入出場大名單之後,他的執念也終於崩潰了。

但是“中毒”已深的Rudy比“愚蠢”本身更“愚蠢”,直到此時,他仍然想要證明自己,證明給那些說他不可能做到的人看,這時因欣賞他的執著而一直幫助他的黑人終於忍無可忍了——“你證明個屁!你證明給誰看?你這麽一個身材矮小,毫無運動細胞的完蛋玩意,已經在全美最頂級的大學橄欖球隊裏待了兩年!就在你追求你那個白癡的橄欖球夢想的同時,你也獲得了整整四年的高質量教育,不久以後,你這個成績曾經爛得像狗屎一樣的家夥將拿到聖母大學的畢業證書!你個白癡還想證明個屁!趕緊他媽給我回去繼續訓練去!”

每個人在對“世界”和“自己”了解有限,人格仍不成熟的時候,大抵都會犯一個毛病,就是喜歡證明自己,並因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以Rudy的先天條件,就決定了四年的拼搏能換來27秒的醬油時間已是最好的結果。

人和人的先天條件是有差異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在賽場上光芒奪目的巨星,當然每個人都有其在某些方面的優勢,有潛質在這些方面成就非凡,然而Rudy的優勢絕對不是在橄欖球場上。不能清楚的認識到現實,被執念綁架就是這樣的結果,付出巨大,而收獲卻完全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