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浮誇》

……

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

我期待~到無奈~有話要講~

得不到裝載~

我的心情猶豫像樽蓋~等被揭開~

嘴巴卻在養青苔~

……

林在山開篇唱的很輕,比原唱的Eason唱的還要輕,他是有點在試唱的感覺。

太久沒唱這首歌了,林在山自己也需要重新找感覺。

但即便沒有投入太多的感情,只在抓音準和調子,歌聲由原來那大叔的嗓子潤色出來,仍舊有種很強的磁性,一出現便特別吸吮人的耳朵。

李孝妮由監聽耳機中聽著地球另一端傳過來的音樂,本來是以6/8拍的搖滾節奏推動的,旋律本身又帶著點輕微的古典色彩和一個復古的鋼琴和聲,很有70年代英國Art Rock的曲風。

李孝妮怎麽都沒想到,耳機中突然飄出的磁性歌聲,竟是一種靜默的訴說的口氣,幾句歌詞娓娓道來,並無驚艷之句,但已讓人的腦海中,想象出了一個始終生活在舞台陰暗角落裏的小人物。

知道林在山這首歌的靈感來自於《發條明星》,李孝妮聽著這樣的開篇,腦子裏第一個反應出的形象,就是電影中那個沉默的阿發。

在旁人眼中,這只是一個沉默木訥的小醜,他不說話,沒有動作,永遠保持著一個沉默的姿勢。就像這歌聲一樣,看似平淡,裏面卻蘊藏著一種爆發前的邪力。

沒有看到全篇的歌詞,只聽了這一小段詞,李孝妮在純詞作方面已有了一點小小的驚艷感。

從這第一段就能看出來,這是非常典型的粵語構句和文法。

林在山怎麽能寫出這樣的詞的?他粵語學到這種程度了?

李孝妮很是驚訝。

至於林在山的聲音,由於太過輕柔了,李孝妮倒沒聽出特別驚艷的地方。

這歌聲中帶著一種很帶感的磁性,這在曾經的林在山的某些歌裏,李孝妮也感受過,算是輕熟於心,但還遠達不到讓她特別驚艷的程度。

……

人潮內愈文靜~愈變得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

像突然地高歌~任何地方也像開四面台~

著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慨~

有人來拍照要記住插袋~

……

被平推前進的歌曲感染著,林在山的演唱越來越投入狀態了,歌聲亦變得更加遊刃有余。

他真假聲的切換,采取了一種很明顯的對比反差感——真聲就是真聲,假聲就是假聲,變化時幾乎沒留緩沖的余地,抑揚頓挫的強烈沖突,將小人物心中那種扭曲自我的心態,淋漓盡致的反映出來了。

這段詞也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人都是不甘寂寞的,每個人都有顆騷動的心,如果太安靜太內斂了,終究是不會得到注意,於是,這個小人物開始了突兀的演出,突兀的話語,就像平地驚雷,給旁人一個意外,給世界一個意外,扮著高調,迎合著人們,以一種近乎病態的姿態,來博得世人的注意,而這樣的姿態,還是他自己嗎?

歌曲推進到這裏,幾乎所有的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發條明星》中阿發剛剛得到“神奇發條”開始演繹明星生活的場景。

唯有李孝妮,對曾經的林在山印象太過深刻,她若有若無的感覺到,林在山現在唱的,已不單單是《發條明星》中的阿發,他唱的也是曾經的他自己——

……

你當我是浮誇吧~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怎去優雅~

世上還贊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怎麽有話題~

讓我誇做大娛樂家~

……

第一波副歌隨著澎湃的鍵盤旋律襲來,林在山真假聲瘋狂切換,用幾乎輕嘶呐喊的方式將歌曲推向了一個高潮。

李孝妮身上過了一層電,被林在山的歌聲第一次點到了思維的G點。

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她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個沿著炸翻所有頭條的路不死不歸狂奔而去的林在山。

那時的林在山,雖然不是為了浮誇而變得浮誇。但現在回過頭去看,他當年的所做作為,真的都很浮誇,透著一種歇斯底裏的瘋狂。

從某種層面上講,這種行為的產生,不光是林在山自己的性格所致,也是被娛樂圈給逼的,被那些陰險的娛媒給哄的。

這首歌中的小人物,又何嘗不是被娛樂圈給逼成了這樣?

慢慢的思索著,李孝妮突然覺得內心深處,這麽多年來,躲在角落裏一直在瑟瑟發抖的那部分靈魂,被林在山的歌聲給透視到了。

到這時,她才逐漸明白關雅玲講的林在山的歌聲很特別——會讓人情不自禁的隨著他的歌去發散思想是什麽意思。

可能是這首歌對於她們這些圈裏人來說,寫的太過殘酷了,李孝妮莫名的就有些抗拒,但林在山的歌聲就像一雙扭曲的大手,將她靈魂中最不願意暴露的一面,拉出來一頓暴打,她卻無從抵抗,只能隨著這歌聲繼續漫遊下去,倒要看看歌中的小人物,最後會被扭曲到什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