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玫瑰人生》

“Il excuse tout,il croit tout,il espère tout,il supporte tout.L'amour ne périt jamais。(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又講了一句法語後,林在山指下黑白琴鍵波動出了慵懶柔和的味道,用甜磁的聲音,他開始了一首經典香頌的演繹——《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

……

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Qu'il me parle tout bas~

Je vois la vie en rose~

當他攬我入懷~

對我輕聲呢喃~

我看到生活充滿了玫瑰色~

……

只一小段唱出,咖啡廳內的所有人,就都生出了沉醉的感覺。

這慵懶的聲調,低柔的歌聲,瞬間就把這家位於華馨公寓地下一層的咖啡館,給搬到了充滿浪漫藝術氣息的巴黎塞納河畔。

剛才還是激情洋溢的搖滾樂,現在靜下來了,坐在鋼琴前,那白頭大叔竟然能揮灑出如此浪漫的爵士魅力,這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尤其這大叔唱的還是法語歌,還唱的這麽有味道,這將剛剛紫飛魚樂隊的表演簡直爆成了渣!

那小吊帶還三番五次的挑釁人家,諷刺人家不懂法語。

人家不跟她廢話,直接拿行動說話!瞬間將她變成小醜,這臉打的——啪啪啪啪!

聽著林在山的法語歌,於欣然臉上一陣陣的發燙,臉皮火燒火燎的,就好像被人抽了無數個大耳光似的。

有過一些丟人的經歷,但從沒有過這麽丟人的經歷,丟人到她的同伴和男朋友都不太願意和她為伍了。

這人丟的,估計以後她只要往地下一層的商鋪走,心裏就會有陰影,絕不敢再囂張了。

……

Il me dit des mots d'amour~

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

Et ?a me fait quelque chose~

他對我說著情話~

一些平常的話語~

讓我心起漣漪~

……

咖啡廳中的氛圍變得越發的浪漫了。

盧詩詩懷裏的小Bepa終於又把小腦袋探了出來,開始陶醉的欣賞林在山彈鋼琴演繹香頌。它還是更喜歡這樣的音樂。

所謂香頌,其實就是法語“chanson”的音譯,同時也可以譯為“尚松”,意思是歌曲。

從廣義上說,香頌代指法語世俗歌曲,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

如今在酒吧咖啡館所傳唱的那些復古懷舊的情歌和經典小資爵士樂曲已經成為香頌的代言。

此時,林在山唱的《La Vie En Rose》,便是另一世香頌中經典中的經典。

對於外國人來說,這首《玫瑰人生》可能比《馬賽曲》更為有名。

這首歌的詞作者,也是原唱,暨法國最受人愛戴的女歌手之一——伊迪斯·琵雅芙(Edith Piaf<1915.12.19~1963.10.11>)。

外號叫“法國小雲雀”的伊迪絲·琵雅芙,是另一位面法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不僅是因為她唱出的那些動人的歌曲與令人難忘的聲音,她的傳奇人生更令人無限感慨與唏噓。

從街頭賣唱起家,直到獲至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獻唱,聲名紅遍大西洋兩岸,琵雅芙被法國視為國寶,在法國人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

而無論世界怎麽樣變化,無論人們對音樂的喜好如何改變,琵雅芙依舊是那個琵雅芙,站在舞台上,用香頌緩緩唱出她玫瑰色的人生。在音樂中生存,也在音樂中死亡。

在某段時期,這只“小雲雀”甚至都成為了法國的象征之一。

在二戰最艱難的時候,琵雅芙給了法國士兵們很多的感動和希望。

記得《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裏的留聲機,傳出了琵雅芙的《你無處不在》,那絕對是一種震撼——

一群盟軍守著橋,在決戰到來之前,留聲機放出了琵雅芙浪漫的歌聲,在這個象征中,琵雅芙就是代表著巴黎,浪漫之都!在這群士兵們的前面,這聲音就是一種動力,更是一種誘惑。

電影在琵雅芙的歌聲裏面,折射震撼著後人的內心,還有對戰爭的太多反思。

這樣一部男人的戰爭電影,也在這歌聲裏面,散發了不一樣的細膩柔情。

這首《玫瑰人生》,算是琵雅芙的代表作了,1945年首唱後便風靡全法國,之後各種各樣的翻唱版本大概有上百種之多,許多翻唱的版本都成了經典中的經典。

無論是原來的法語版,還是後來的英文版,無論是出自街頭的薩克斯版,還是出自“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之手的鋼琴版,這首經典的歌曲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林在山此刻唱著的,是近似於小野麗莎的經典翻唱版。

不是那種傳統的爵士味道,而更偏向於慵懶浪漫的Bossa Nova風格。

從根兒上來講,Bossa Nova也算是Jazz的一個分支了。

國外很多音像店將Bossa Nova的唱片放在Pop Music的分欄裏,而不是Jazz,但這並不意味著Bossa Nova就不是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