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碰上了行家(第2/2頁)

雖然金沐晨並不想跟這個不相幹的人浪費口水,可是現在這麽多人在這看著呢,他現在好歹也是中國古董圈子裏有字號的人物,如果被人傳出去,當街花大價錢買了假貨,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呢?

所以即便是不想浪費口舌,這時候也不能不開口說一說了,他這幾句話一出口,那個大掌櫃心裏就立馬涼了半截,完了,碰上了行家了!

原來早在7501太祖瓷之前,太祖一直是使用醴陵生產的瓷器的,一方面當年他曾多次到醴陵考察過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醴陵是他家鄉省份的城市,所以有著那麽幾分特殊的情緒在裏面吧。

醴陵瓷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地位沒有景德鎮重要,可是也曾經號稱過瓷都,尤其是他們生產的薄胎瓷,一直是相當有名氣。

太祖即位之後,中央在很多重要場合使用的瓷器,都來自於醴陵,而太祖的生活用瓷更是如此。

1974年,太祖最後一次回老家,待了三個多月,因為年紀比較大,身體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工作比較忙,甚至有時候連碗都端不住,於是就有人提議生產一批特別薄,特別輕的生活用瓷給太祖專用。

於是醴陵的群力瓷器廠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課題小組,來研究生產這批瓷器。

當時省委方面也很重視,要求也很嚴格,第一要求瓷器內外都有圖案,為了能讓太祖吃飯的時候看著心情愉悅,第二要重量輕,方便太祖拿碗,第三是要求釉下彩,無鉛毒,不含鎘,保證健康,四要突出政治,要有全國代表性。

於是就這樣群力瓷廠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批瓷器。

當時因為剛好趕上太祖的生日,於是這套瓷器裏面就加產了幾套觀賞器,甚至還加了一只酒壺,而這幾套觀賞器當時定名也剛好定為了“祖國山河一片紅”系列瓷器。

當時這批瓷器的特點非常鮮明,重量非常輕,每只碗僅有124克左右,瓷器的透光度也非常好,說是晶瑩剔透也不為過,而且胎質也非常漂亮,有人說那些吃胎有如玉泥嫩肌般溫潤可人。

後來7501那批太祖瓷的特點,其實就是按照這套醴陵太祖瓷的標準仿制而來的。

“……什麽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其實全都是按照醴陵那批太祖瓷的特點來仿照的。還有像你所說的,那太祖專用生活用瓷,為了給飯菜保溫,所以都是加蓋的,這點倒也沒錯,可是正如你所說,那是生活用瓷。這觀賞瓷上面,怎麽會加蓋?還有你說的碗口深度的問題,還是和之前一樣,正因為這碗是觀賞瓷,所以他無需做成生活用瓷那麽深。至於你說這碗底款上面寫的中國制造的,而不是中國醴陵,或者醴陵制造的問題,我拜托你參考一下,我之前所說的第四點,當時湘南省委對研究所的要求是,可要突出全國代表性的,所以他們才在碗下署上了中國制造的底款,而不是醴陵制造,或者中國醴陵的底款。至於署上這樣底款的瓷器,那都是醴陵為太祖生產的前幾批生活用瓷了,而不是這最後一批……如果不信的話,你可以到韶山太祖紀念館、中南海豐澤園、武漢東湖太祖舊居紀念館和湖南省文物商店紅色官窯珍藏館等處,或者是群力廠自己的展覽室裏面去看看,差別一眼就能分辨的出來了。至於這一套裏面有這麽一只酒壺,那更加證明了,這是一套觀賞器,而不是一套實用器。”